第1440章 进军古巴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军古巴
进入2063年2月。共和国陆战队的官兵在圣地亚哥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控制了安蒂亚、努埃维塔斯、拉伊萨贝拉、巴拉德罗、马坦萨斯、哈瓦那、西恩富戈斯等古巴本岛上的港口,以及青年岛特区的时候,共和国天军与海军针对美国本土西部地区的战略打击行动也全面开始了。
因为需要积累经验,所以前期打击主要集中在洛基山以西地区。
这个时候,共和国在古巴的行动更加引人瞩目。
前面提到过,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作为该阵营主要成员的古巴遭到重创,一度陷入困境,如果没有共和国旺盛的市场需求,古巴的红色政权很有可能在20世纪末走到尽头。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在10年代末之后,随着共和国的战略扩张加速,两国关系得到巩固,共和国不但是古巴的主要经济与贸易伙伴,还是古巴的主要外交与政治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成为了古巴国家建设的学习榜样。在效仿共和国经济建设方面,古巴当局将青年岛开辟为经济特区。无疑最具有代表性。
青年岛是古巴的第二大岛,在本岛西南,隔着巴塔瓦诺湾与布罗阿湾,南面就是属于英国的开曼群岛。在20年代初,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古巴当局决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向外资开放更多领域、加大引资力度。虽然有共和国的改革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古巴领导人非常清楚,古巴不是共和国,也不可能成为共和国那样的大国,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共和国的改革经验,必须选择性的吸收利用。为此,古巴当局决定设立特区,先在特区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之后再在全国范围推广,而青年岛就是古巴当局开设的、完全向外资开放的经济特区。
毫无疑问,热衷于帮助古巴搞经济建设的肯定不是美国。
受美国影响,欧洲等西方国家在古巴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上也不是很热心。再说了,古巴不过一个弹丸小国,就算哈瓦那雪茄非常出名,让西方社会名流趋之若鹜,古巴出产的蔗糖也全球闻名,还有数十亿吨的沸石,可是这些都改变不了古巴的基本情况,即一个国土面积仅有10万平方千米、人口不到2000万的国家,对西方资本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同样的道理,虽然古巴是拉美国家。但是长期与美国敌对的基本国策,让古巴在拉美地区显得格格不入,除了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几个同样反美的拉美国家有密切往来之外,与其他拉美国家的关系都不怎么样。当然,拉美地区无富国,即便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地区性强国也没有多少力量帮助古巴走出困境。
热心帮助古巴的,只有共和国。
准确的说,是共和国当局,而不是共和国商人。
从经济效益上讲,古巴确实没有多少值得开采、而且是确实有吸引力的资源。用当年蔺彦博的话来说,除了哈瓦那雪茄对世界第一大香烟生产国的烟民、特别是那些在经济大潮中富裕起来的、越来越有品位的烟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之外,古巴确实没有其他资源值得共和国的商人去投资办厂。
当然,这么说也有点极端。
农产品方面,除了雪茄之外,古巴生产的蔗糖占全球总产量的10%左右,而古巴出口的蔗糖更是占到了全球蔗糖贸易的40%。另外,古巴生产的优质水稻一点都不比泰国水稻差,甚至更受消费者欢迎。古巴还出产优质柑橘,以及各类热带水果,而这些产品在共和国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矿产品方面,古巴的镍矿储量在1500万吨以上。还有相当数量的稀有金属矿藏,另外其高达30亿吨的沸石储量更有开发价值(最大的沸石储藏国为美国、其次为俄罗斯,古巴排第三,而共和国本土的沸石储量非常有限,因此沸石对共和国的吸引力更大)。
除此之外,古巴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旅游资源。
问题是,对共和国的资本家来说,这些资源都显得过于遥远。要知道,不管是走巴拿马运河、还是走苏伊士运河、或者经好望角,从共和国本土任何港口到哈瓦那的航线距离都在20000千米以上,最远的接近28000千米,最近的也差不多21000千米,相当于横跨了整个地球。如此一来,即便古巴的资源非常便宜,算上运费之后,都很难跟共和国周边国家竞争。事实上,这也正是共和国宁愿与澳大利亚改善关系,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也没有必要与巴西套近乎的根本原因。古巴远远比不上巴西,自然没有巴西那样的吸引力,也就不大可能让共和国的资本家前去投资。
可以说,如果没有某种特殊原因,古巴很难成为共和国的友邦。
万幸的是,这个特殊原因确实存在,而且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位置限制了古巴的发展,也决定了古巴的重要性。
古巴**成功之后,苏联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拉入社会主义阵营,并且将其变成对抗美国的前沿阵地。就是因为古巴离美国非常近,近到用战术导弹就能对美国本土实施战略打击的程度。事实上,当年美国击败西班牙之后,策划古巴独立,就是希望将古巴变成美国本土的屏蔽墙,挡住外来威胁。不管怎么说,古巴的这种地理位置,让不得不更美国对抗、必须从美国手里夺过世界霸权的共和国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共和国不是苏联,即便出于政治与国家战略需要,也不能强迫国内的民族资本家到古巴投资,也不可能以一场运动的方式来加强在古巴的存在,所以共和国拉拢古巴是一个漫长的、持续了几十年的过程。当然,这种稳步推进的方式,也是吸取了前苏联的教训,避免与美国在古巴问题上发生直接冲突,特别是在共和国做好战争准备之前发生冲突。
总而言之,在政府支持与扶持下,古巴的经济建设在20年代初开始加速。
因为共和国当局确实没有打算在古巴部署短程弹道导弹,甚至没有加强与古巴的军事合作,所以美国没有理由阻挠共和国企业在古巴的正常运作,只能以制裁的方式,让那些与古巴有染的企业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当然,这种制裁本身没有多少意义。最多只是给共和国的企业制造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比如三坚集团要去古巴开采矿山,就必须成立一家独资公司,而不能以集团、或者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名义投资。
青年岛经济特区的成功,让古巴当局下定了扩大改革的决心。
进入40年代,也就是青年岛特区成立20年后,古巴当局做出了全国开放,并且向所有国家开放的决定,只是在具体双边关系上有所区别。比如共和国企业在古巴享受长达五年的税收全免待遇,集约集团成员国企业在古巴也能享受到三年全免、后两年减半的税收优惠待遇,其他大部分国家能够享受到五年减半的税收优惠待遇,而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则没有任何优惠待遇。
这个时候。古巴提出了加入集约集团的请求,只不过被共和国委婉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共和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古巴入约的直接结果就是引发战争。
当然,古巴请求入盟的目的不是马上加入集约集团,而是要引起共和国重视,即古巴的利益不能忽视。
受此影响,在40年代初期,共和国就以经济考察为名,派遣军事人员前往古巴,帮助古巴制订国家防御战略,并且对古巴的军事设施、主要战略设施、港口机场等等进行了全面考察与评估。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对古巴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虽然在随后的10多年里,共和国一直在暗中支持古巴加强国防建设,甚至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装备,但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美国,共和国并没有为古巴提供进攻性武器,而且大部分军事援助都集中在防御领域。总的来说,在做好战争准备之前,共和国不希望在古巴惹上麻烦。
可以说,利用30多年的投入,共和国早已对古巴了如指掌。
在此基础之上,共和国陆战队才能在12个小时内进入古巴,并且控制古巴的数十处战略要地,将这个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国家控制在手中。要知道,参与行动的陆战队中都有一支特殊部队。这支特殊部队全部由在古巴工作与生活过5年以上的驻外人员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充当陆战队的向导,并且帮助陆战队解决纷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特殊向导在作战行动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普通翻译。
当然,安排向导,也算得上是共和国军队在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吧。
大战初期,共和国当局并没考虑到为部队配备向导,只是按照战前制订的计划,为出境作战的部队配备适当数量的翻译。最初两到三年,这些翻译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自身缺陷并没暴露出来。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在最初两到三年。共和国陆军主要在大陆战场上与俄罗斯军队作战,而在这个战场上,几乎不需要向导,也没有谁会在乎民族与文化冲突。陆战队则在西太平洋上作战,虽然存在严重的民族文化矛盾,但是陆战队攻占的岛屿上都没有太多居民,由此导致的冲突也不是很突出。直到共和国陆军进军乌克兰、陆战队攻打斐济群岛的时候,问题才暴露了出来。
某些时候,由民族与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比战争本身更有破坏力。
在攻打基辅的战斗中,共和国陆军处理了上千起涉嫌枪杀平民与战俘的恶**件,数百名军官因此丢掉了饭碗,还有数千名士兵被提前遣返。虽然这些事情都被压了下来,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共和国国内媒体也充分理解前线将士的精神压力,对此睁一眼闭一眼,没有大肆报道,但是问题本身是压不住的,如果不设法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下一次爆发出来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够压得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当局开始考虑为前线作战部队配备专业向导。
当然,有资格成为向导的,都是在境外生活了好几年的公民。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特别是在非洲大陆战场上,向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共和国陆军在战后公布的调查报告,当时在前线服务的500名向导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半个战斗单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向导,作战部队的官兵才没有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惹上麻烦,也才没有与酿成更大的悲剧。
当然,共和国军队进驻古巴,不是向导带着去旅游的。
顺利控制了古巴的港口之后,共和国陆战队在第二个12小时内控制了所有能够支持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并且按照共和国当局与古巴当局签署的秘密协议,接掌了古巴的军事指挥权,由古巴军队控制全国的铁路与公路交通枢纽。
到登陆的第二天,运载着大批工程设备的船只陆续进入古巴各大港口。
也就在这一天,之前运送陆战队官兵上岛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将留在海上基地上的工程人员送了过来。
因为共和国海军已经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需要担心美军会渡过佛罗里达海峡。
当然,美国当局也非常清楚,共和国军队进驻古巴的目的。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陆战队登陆古巴的当天,美军就组织起战略轰炸机群,对古巴进行了2次大规模轰炸。第二天,美军再次出动战略轰炸机,对古巴境内的主要战略目标,特别是交通枢纽进行了轰炸。可惜的是,美军没有掌握制空权,而且共和国陆战队在上岛的时候就带来了大批防空系统,加上部署在古巴本岛附近海域的战舰提供的防空掩护,美军的战略轰炸收效甚微,反而损失了不少轰炸机。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美军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轰炸古巴。
为了增强打击力度,美军甚至动用了部署在本土港口里的大型战舰,用大口径电磁炮轰击古巴本岛上的重要目标。事实上,美军的这一行动,正好成为了共和国海军对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进行报复性打击的理由。
总的说来,二月的前半月,古巴成了中心战场。
虽然按照美国当局的宣传,针对古巴的打击行动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是实际情况截然相反,最好的证据就是美军在2月17日做出了放弃波多黎各的决定,即让波多黎各的守军自行决定是继续抵抗、还是投降。仅仅2天之后,波多黎各的守军指挥官就下达了放下武器的投降命令。这也很好理解,随着共和国陆战队成功进驻古巴,并且有效保护了古巴的战略基础设施,美军继续坚守波多黎各已无意义。
战争打到这一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共和国在为登陆美国本土做准备。
当时,甚至有很多人相信,共和国会在6月底之前从古巴出发,在墨西哥湾东部某地登陆美国本土,而最有可能的地区就在佛罗里达西面的圣彼得斯堡附近,因为在该地区以北与以南都是沼泽地带,不适合地面部队作战。也有人认为,共和国陆战队早已放弃海面突击的登陆方式,只要充分利用古巴的机场,就能以垂直登陆的方式,直接攻打佛罗里达州的某座港口,比如迈阿密或者坦帕,获得让船队停靠的地点,然后以立体突击的方式向北逐步推进,占领整个佛罗里达州,最终占领美国东部地区。
总而言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地面战争难以避免。
这也很好理解,当时共和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地面部队多得让人难以理解。波多黎各争夺战提前结束,至少还有30万陆战队官兵没有派上用场。美军主动从巴拿马撤退,导致原年计划投入中美洲战场的大约150万地面部队无处可去。加上在此之前,美军主动放弃了小安德列斯群岛,没有对古巴构成严重威胁等等因素,共和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地面部队已经超过了300万。虽然这点兵力不足以攻占美国本土,但是足够发起一场战略级别的登陆作战行动。再说了,在登上美国本土之前,共和国当局也没有必要把用来攻占美国本土的全部部队派往前线,可以在陆战队上岸之后,再陆续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因为到时候可以把地面部队直接送往美国战场,不需要中转,所以还要方便一些。
谁也没有想到,战略打击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新书《乱世英雄》已上传,书号1738086,请兄弟们多多支持。
《国策》将在11月底完本,保证日更5000字,请兄弟们谅解。
替《乱世英雄》预求12月月票!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