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战略转折点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零四章 战略转折点
共和国在中东战场上的不作为。并不等于在其他战场上没有进展。
在2060年与2061年,除了太平洋战场与中东战场之外,印度洋战场与非洲战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次主要”战场,而且也是战争双方争夺最为激烈,战斗打得最为残酷的战场。更重要的是,印度洋战场与非洲战场相互关联,具有很大的互动性,使得局势格外复杂。万幸的是,在这两个战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都是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以美国为首的西约集团基本上在疲于奔命。
从重要性讲,印度洋战场肯定派在非洲战场的前面。
根据共和国当局的统计,战争前两年(指的是美国参战后的前两年,即从2058年初到2060年初)在印度洋上被西约集团潜艇击沉的商船与运输船(大部分运输船实际上就是海军的快速运输舰)高达3184艘、总量超过1亿5000万载重吨,因此损失的物资高达1亿2000万吨,牺牲船员12000余名。这还没有算上损失的护航战舰,以及在印度洋上执行作战任务的战舰。如果按照吨位计算的话,在印度洋上被击沉的舰船占到了共和国在战争前两年内损失总量的75%。
由此可见,对共和国来说,确保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59年。共和国海军就将印度洋当成了“潜艇战重灾区”,将当年建成服役的护航战舰的大部分都派往印度洋,组建10多支护航舰队,为北印度洋各条航线上的船队提供直接保护;并且在北印度洋上建立了多处反潜支援中心,用数百架反潜巡逻机与海上巡逻机来加强各条航线上的反潜力度;还在印度洋上部署了30多艘大型攻击潜艇,组成了专业的“猎潜潜艇舰队”。问题是,在兵力相对有限,需要保护的范围又过于广阔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的这些举措并未收到明显的实际效果。
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也在2059年加强了潜艇投入,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卡那封成立了第九潜艇战队(为了使这里成为潜艇活动中心,美国还在参战后,投入巨资挖通了从沙克湾到麦克劳德湖的地下水道,让潜艇能够进入麦克劳德湖躲避共和国的远程巡逻机与战略轰炸机),将部署在印度洋的潜艇数量陆续增加到100艘以上(到2059年年底,在印度洋上活动的美军潜艇超过200艘),并且组建了数支“狼群舰队”(即由大型攻击潜艇率领数艘小型攻击潜艇的破交舰队),专门围剿北印度洋上的共和国船队。
总而言之,在共和国海军加强了投入的情况下,印度洋战场上的局面并未出现太大的改观,反而因为美国海军持续投入大批小型攻击潜艇,使得船只损失率直线飙升。根据共和国当局的统计,按照载重吨计算的话,2059年损失的船只是2058年的4倍,即便按照损失率(即损失的船只数量占在航船只数量的比例)计算,2059年也是2058年的2倍多。由此可见,共和国海军的投入没有收到效果。
换个角度看。主要原因也不在海军身上。
要知道,2059年算得上是太平洋战争最关键的一年。虽然在整个下半年间,共和国海军都在马里亚纳群岛南部打酱油,没有发起有规模的战略进攻,但是从整个战局看,正是因为共和国海军在马里亚纳群岛方向上的行动牵制了美国海军,才为进军西南太平洋,也就是发起第二轮战略进攻打下了基础。在这个大背景下,就算共和国海军知道北印度洋航线非常重要,也不大可能向印度洋增派反潜力量。更重要的是,整个2059年,共和国海军都得优先保证主力舰、特别是“汉”级主力舰的建造工作,确保在2060年获得绝对兵力优势,为进军夏威夷群岛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没有办法建造更多的护航战舰,甚至因此影响到了潜艇的建造工作。
不管怎么说,这一情况在2060年出现了转变。
准确的说,在2059年下半年的时候,转机就出现了。
正是因为在太平洋战场上,双方在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中僵持不下,持续数个月的海上消耗战严重削弱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受此影响,美国海军加强了第三潜艇战队(总部设在澳大利亚东部的布里斯班,主要负责西南太平洋方向上的破交与反潜作战行动)与第五潜艇战队(总部设在珍珠港,大部分潜艇以中途岛为基地,主要负责西太平洋方向上的破交与反潜作战行动),在西太平洋上投入了更多的潜艇,用来绞杀从那霸到塞班的海上航线,阻止共和国陆战队向前线增兵,同时迫使共和国海军将更多的小型战舰用在后方护航上,而不是用在前线与美军拼消耗。如此一来,第九潜艇战队遭到削弱(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到2059年底的时候,虽然第九潜艇战队的潜艇总量增加到了200艘以上,但是其中的大型攻击潜艇仅有9艘,比2059年初减少了六成。因为小型攻击潜艇只具有对付水面舰船的能力,所以单独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很容易遭到对方潜艇的攻击),美国海军在印度洋战场上的破交力度自然降低了不少。
当然,主要因素还是在共和国海军身上。
经过2058年的“惨淡经营”之后,共和国海军在2059年初成立了“印度洋反潜护航作战司令部”。这个独立于战区司令部,由海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机构的任务只有一个,即如何提高印度洋上的反潜作战效率,切实保护航线上的数千艘商船(当时在印度洋航线上的商船多达5000余艘,其中七成是共和国的船只,另外三成中大部分也是集约集团成员国的船只)。该司令部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前面一年的反潜作战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且找出更有效的反潜战术。经过半年的努力,数百名潜艇战专家。即司令部的参谋总结出了几条非常宝贵的经验,并且由此诞生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反潜战术,比如采用分段护航的方式来提高护航战舰的作战效率,在潜艇伏击高发海域设置固定的反潜巡逻区来遏制敌潜艇的袭击行动,与天军配合打击敌潜艇基地来降低敌潜艇的作战效率,在敌潜艇的往返航线上部署专门执行反潜任务的潜艇舰队来偷袭敌潜艇等等。这些战术在2059年下半年陆续用在了实战上,并且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2059年下半年的战况与美国海军的巨大投入有最大关系。
拿美军潜艇的作战交换比来看,就能发现关键所在。2058年,美军潜艇在破交作战中的交换比为36、即平均击沉36艘舰船损失1艘潜艇,而到了2059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仍然保持在32左右,到了2059年下半年则迅速降低到了21。如果看吨位交换比,即损失的潜艇与击沉的舰船的吨位之比,美军潜艇在2058年为128,在2059年上半年为142(因为共和国批量建造的大型运输船在2059年初批量服役,运输船的平均吨位提高了不少,所以这个数字反而有所提高),到2059年下半年就只有84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巨大的兵力投入,美国海军根本不可能在2059年取得击沉2000多艘商船的战绩,更不可能将共和国海军逼到不得不增强反潜兵力投入的地步。
得益于前期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总结出来的各种反潜战术。到2060年的时候,也就是共和国的战争潜能全部发挥出来,反潜护航战舰与潜艇的建造速度达到了“流水线”级别的时候,美国潜艇在印度洋上的快活日子基本上到头了。
仅在2060年第一季度,共和国海军向印度洋增派的反潜护航战舰就超过了2059年全年,高达240艘。在这些战舰中,除了按照战时标准建造的反潜护卫舰之外,还有60艘大型反潜驱逐舰。
增派大型反潜驱逐舰,就是印度洋反潜护航作战司令部提出的建议。
与小型攻击潜艇一样,根据战时情况建造的反潜护卫舰存在非常明显的性能缺陷,比如任务能力单一。只具备有限的制海与防空能力,如果遭遇敌舰与敌机,自保都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某些情况下,就算遇到的是敌人的大型攻击潜艇,也需要出动好几艘护卫舰才能将其驱离船队。在活动范围相对有限,而且比较固定的伴随式护航,即执行伴随船队活动的护航任务的时候,反潜护卫舰的这些缺陷还不是很突出,特别是在对付敌人的小型攻击潜艇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能占据上风,但是在执行扩大性护航任务,比如到特定海域围剿敌人的潜艇舰队,或者在特定的海域伏击航渡中的敌艇,反潜驱逐舰的这些性能缺陷就非常的明显了,某些时候甚至非常致命。比如在2059年8月份,共和国海军组织了一次代号为“爪洼虎”的重点反潜行动,参与该行动的24艘反潜护卫舰损失了7艘,其中4艘被美军巡逻机发射的反舰导弹击沉,另外3艘则被美军大型攻击潜艇击沉。
可以说,反潜护卫舰的这些缺点是很难改变的。准确的说,在以控制造价、便于大批量建造的前提下,基本上没有办法全面提高反潜护卫舰的综合作战能力。说得直接点,如果不是考虑到成本因素,共和国海军完全没有必要建造专用的反潜护卫舰,只需要大批量建造反潜驱逐舰就行了。
问题也在这里,提高反潜护卫舰的综合作战能力并不划算。
归根结底,反潜护卫舰属于“消耗类”战舰,即建造数量巨大,损失也非常惊人。根据共和国海军的相关记录,大战期间建造的2000多艘反潜护卫舰的平均服役寿命仅仅只有12年,而其他战舰的平均服役寿命均在20年以上,部分大型战舰的平均服役寿命更是超过了30年。由此可见,如果为了追求综合能力而提高反潜护卫舰的排水量,也就会增大反潜护卫舰的建造成本,从而浪费宝贵的战争资源。虽然在2061年初开工建造的第二代反潜护卫舰的综合作战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装备了32枚射程高达1000千米的重型反舰导弹、拥有一套能够同时拦截数十个目标的综合防空系统,但是为了控制成本。该型反潜护卫舰也没有配备可控聚变反应堆,仍然由复合蓄电池供电与舰队电能输送系统,因此独立作战能力仍然非常有限。
问题是,反潜作战中需要一些综合作战能力强大的反潜战舰。
早在大战爆发前,海军就明确了在反潜护航作战中,护航舰队里至少得有1艘具备有限综合作战能力的大型战舰。受此影响,在大战爆发前,共和国海军调整了造舰计划,不再建造吨位较小的反潜护卫舰(当时共和国海军航母战斗群里的反潜主力是护卫舰,而不是驱逐舰),而是改用吨位大得多的反潜驱逐舰。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海军在战前建造的反潜驱逐舰都是按照“舰队领舰”的标准建造的,即都具备比较完善的舰队指挥能力,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增添旗舰模块来充当小型舰队的旗舰。当然,在综合作战能力反面,排水量大得多的反潜驱逐舰可以通过更换任务模块来获得更加完善的作战能力。事实上,共和国海军一直没有降低反潜驱逐舰的建造工作。
到2060年初,随着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服役,共和国海军开始有计划的将反潜驱逐舰派往印度洋,增强印度洋上的反潜力量。千万别小看这60艘反潜驱逐舰,如果将其编入护航舰队的话,即便1支舰队需要2艘驱逐舰,也能与180艘反潜护卫舰组成30支舰队,然后以分段护航的方式,掩护60支船队,即大约3000艘商船。更重要的是,如果这60艘反潜驱逐舰用来执行重点反潜任务,能在美军潜艇活动频繁海域设置10个重点反潜区,加强对美军潜艇的绞杀力度。
事实上,在绝大部分时候,最有效的反潜武器就是潜艇,特别是更加先进的潜艇。
在2058年与2059年间,共和国海军击沉的美军潜艇中,大约6成是被派去专门执行反潜任务的攻击潜艇的战果,水面舰艇只占2成,另外2成是反潜巡逻机的战果。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两年中,在印度洋上执行反潜任务的攻击潜艇只有32艘,数量远远少于反潜战舰与反潜飞机。这也很好理解,反潜战舰的大部分任务都是护航,即掩护船队,而在护航行动中,反潜战舰存在的主要价值是阻止敌潜艇发起攻击,而不是消灭敌潜艇。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让船队在遭到攻击前到达目的地,护航任务就算成功。受此影响,护航战舰很少在大洋上与敌潜艇周旋,往往在驱逐了敌潜艇之后借助速度优势主动脱离战斗。与之相比,反潜潜艇的任务就要直接得多。可以说,没有一艘潜艇适合执行护航任务,绝大部分时候,执行反潜任务的潜艇都是根据情报到船队途径的航线上埋伏下来,等着敌潜艇出现,然后在敌潜艇偷袭船队的时候偷袭敌潜艇。在反潜护航战术得到完善之后,护航战舰与反潜巡逻机还会将敌潜艇向己方潜艇设置的埋伏圈里赶,以增大击沉敌潜艇的几率。由此可见,反潜潜艇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战果,一半的功劳属于护航战舰与反潜巡逻机。
问题是,不是所有潜艇都能执行反潜任务。
说得简单一点,只有性能超过敌潜艇的潜艇,才有能力执行反潜任务。也就是说,只有最先进的潜艇才适合执行反潜任务。
在2058年与2059年,共和国海军需要将大部分大型攻击潜艇部署在太平洋上,配合舰队作战,特别是在进军西南太平洋的时候,因为跨度太大,巡逻机与侦察机不堪使用,所以得让潜艇去执行远程警戒与外围侦察任务。受此影响,直到2060年初,共和国海军才能抽调出更多的大型攻击潜艇去印度洋执行反潜任务。
受此影响,战争期间,共和国海军不但没有放慢大型攻击潜艇的建造进度,还在2059年初开工建造了新一代大型攻击潜艇,并且在秦皇岛、青岛、福州与北海等地的造船厂进行批量建造。到2060年中期,这种在大战期间建造(设计工作在大战爆发前就开始了,只是在大战爆发后根据实战情况做了调整)陆续服役。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到2060年底的时候,被派往印度洋执行反潜任务的大型攻击潜艇的数量已经多达70艘,其中大部分是新一代攻击潜艇。
如此巨大的投入,让共和国海军有了更多的选择。
毋庸置疑,潜艇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名副其实的攻击性武器,存在的价值就是主动发起攻击,即便在反潜作战中,也得积极主动的发起攻击。事实上,潜艇并不适合用来执行护航任务,特别是掩护那些平均航速在45节以上,甚至能够以70节的速度持续航行的快速船队。这也很好理解,任何一种攻击潜艇以45节以上的速度航行,不但会发出非常巨大的噪音,而且自身的声纳也无法正常工作。如此一来,在执行反潜任务的时候,大型攻击潜艇往往会在敌艇经常出没的海域埋伏下来。
这种反潜战术,让防御一方首次拥有了主动权。
可以说,正是大型攻击潜艇的加入,准确的说,是潜艇成为反潜作战的主要力量,使得反潜作战行动与以往的战争有很大的区别。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作为防御的一方获得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从战术上讲,如果共和国海军能够投入足够多的大型攻击潜艇,甚至不需要部署护航舰队,所有反潜护航战舰都得“失业”。
当然,在2060年底之前,共和国海军没法在印度洋上部署足够多的大型攻击潜艇。
整个2060年,反潜护航作战仍然以水面舰艇、以及反潜巡逻机为主,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以伴随式护航来对付神出鬼没的美军潜艇。为了削弱美军潜艇的活动强度,共和国海军不定期的搞了几次重点反潜活动,其中最为卓著的一次行动发生在2060年7月份,共和国海军出动了18艘反潜驱逐舰、54艘反潜护卫舰、300多架反潜巡逻机与数量不明的大型攻击潜艇,以巽他海峡为中心,设置了半径在300到800千米之间的反潜区域,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击沉了60多艘美军小型攻击潜艇,使得接下来的2个月之内,美军潜艇在印度洋上的活动强度降低了三分之二。
看得出来,在2060年下半年,随着到印度洋作战的大型攻击潜艇的数量增加,共和国海军已经在摸索新的反潜战术,特别是利用大型攻击潜艇集中出击,在敌艇频繁出没的海域进行围猎的反潜战术。
到2061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洋上活动的大型攻击潜艇数量突破100艘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开始尝试主动出击,即让数艘大型攻击潜艇组成“水下舰队”,主动前往敌艇的潜航航线上设伏,甚至到敌人的潜艇基地外设置伏击圈,攻击那些还没有进入战区,还没有对共和国船队构成威胁的潜艇。
这一战术调整,意味着共和国海军在印度洋上获得了潜艇兵力优势,即战场局势变得对共和国海军更加有利。从双方的兵力数据也看得出来,2061年初算得上是印度洋破交与保交作战的转折点。根据美国海军的相关记录,到2061年初的时候,在印度洋上活动的攻击潜艇仍然在240艘左右,基本上与2060年初持平,其中具备反潜能力的大型攻击潜艇不到20艘,其余的都是小型攻击潜艇。按照共和国海军在战后公布的相关档案,到2061年初的时候,在印度洋上活动的潜艇超过了100艘,是2060年初的2倍以上,且基本上都是排水量在15000吨以上的大型攻击潜艇。虽然在数量上,美军仍然占优,但是按照1艘大型攻击潜艇的战斗力相当于3到4艘小型攻击潜艇计算,共和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美军。
毫无疑问,这种积极主动的围剿行动,对美军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灾难。
2061年第一季度末,共和国海军发起了代号为“死亡陷阱”作战行动,首此向卡那封派遣大型攻击潜艇。在持续45天的高强度反潜作战中,3支各由10多艘大型攻击潜艇组成的“水下舰队”轮番出击,在卡那封西面500千米范围内的海域内击沉了近50艘美军小型攻击潜艇,以及数十艘小型反潜舰艇。战役行动结束之前,3支“水下舰队”里的30多艘潜艇还用重型巡航导弹攻击了卡那封,以及麦克劳德湖里的潜艇锚泊地,炸毁了美军辛苦建立起来的潜艇基地。这次主动出击之后,美军被迫将潜艇基地转移到珀斯,并且在接下来的近4个月之内,没有在印度洋上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行动。
看得出来,主动出击确实是反潜作战的最佳手段。
用当时负责印度洋反潜作战的共和国海军少将吴为的话来说,最好的美国潜艇就是永远留在港口内的美国潜艇!
既然是主动出击,就必须提到另外一种作战平台,即战略轰炸机。
事实上,在2061年之前,共和国天军的战略轰炸机就已经在印度洋战场上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协助海军执行反潜作战任务了。
早在2058年,即美军从印度洋撤退,成立第九潜艇战队(当时的称呼还是印度洋潜艇司令部)之后不久,共和国海军就提出了由天军轰炸澳大利亚西部主要港口,阻止美军潜艇进入印度洋的作战计划。结合在当年发生的马尔代夫海战,海军的这一作战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总参谋部与最高统帅部的支持。问题是,即便到2058年底,共和国天军也没有足够多的轰炸机来扩大作战区域,而且当时需要使用轰炸机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可能把宝贵的作战力量放在印度洋的反潜行动上。再说了,直到2059年,美军潜艇在印度洋上的破交行动才对共和国造成了明显压力。正是如此,到2059年初,应海军的强烈要求,天军首次轰炸了卡那封。受此影响,美军才从国内调来了一台重达4万吨的30米掘进机,在麦克劳德湖南面挖掘了两条可供攻击潜艇通信的“海底隧道”,将麦克劳德湖变成了美军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最大的潜艇锚泊地。事实上,在整个2059年,受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影响,特别是大陆战场上的影响,共和国天军在印度洋方向上的轰炸行动都不是很得力。即便在下半年,战场局势有所缓和,因为要为部队换装,还得为2060年的战略进攻做准备,天军都没在印度洋的反潜作战行动中做出太大贡献。
直到2060年,这一情况才出现了实质性的改观。
众所周知,2060年算得上是“大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种,除了共和国军队在各条战线上收获重大战果之外,共和国的军事产能也达到巅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足以让全世界感到震惊的奇迹,比如在这一年生产的轰炸机就超过了1万架,几乎是美国的2倍。正是有了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共和国天军的战略轰炸机部队才能在各条战线上全面开花,肩负起更加沉重的作战任务,这其中就包括在印度洋上的反潜任务。
根据共和国天军的作战记录,在2060年,2000余架轰炸机在印度洋战场上消耗了大约3000万吨弹药,平均每架轰炸机投弹15000吨,即便按照每个架次投弹50吨计算,也相当于每架轰炸机每天出动1个架次。仅从出动强度来看,战略轰炸机部队在印度洋上的作战强度丝毫不亚于西南太平洋。如此巨大的投入,收效也非常显著。从战术上看,轰炸机部队的主动进攻行动可以分成2个阶段。
在2060年5月份之前,轰炸机部队的主要人物是轰炸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港口、以及所有可以供美军潜艇活动的地区。说得直接一点,这个时候,共和国天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主要战术就是用轰炸机去对付潜艇,以及潜艇基地。
从轰炸潜艇基地来看,效果还算不错。在这短短几个月内,除了严密设防的卡那封与珀斯等地之外,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大部分港口都失去了运作能力,就连麦克劳德湖潜艇基地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美军潜艇的出动效率大大降低。问题是,用轰炸机去对付潜艇并不是什么好主意。从战术上讲,美军只需要提高潜艇部队的战备级别,即让回港的潜艇处于警备状态,在接到警报之后就能紧急下潜,就能让轰炸机的攻击行动化为泡影。当然,如果离开港口,潜艇能够更加轻松的避开轰炸机。事实上,整个大战期间,在海上活动时被轰炸机击沉的潜艇也寥寥无几。
因为直接轰炸效果不佳,从2060年5月上旬开始,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主要任务由轰炸变为封锁,即在美军潜艇的主要航线、活动频繁区域、以及潜艇基地附近海域布设专门的反潜水雷,特别是智能反潜水雷。
针对这一作战行动,共和国海军还专门开发了几种智能反潜水雷。
虽然这一作战方式的耗费极为巨大,在2060年的7个多月中,天军的战略轰炸机就用掉了大约500万枚水雷,投弹总吨位超过了1800万吨,比前期轰炸行动的投弹量还多出了五成。但是这种战术的效果也特别显著,到2060年底,除了击沉近百艘美军潜艇之外,还使美军潜艇的出动率降低了六成以上,将美军潜艇的活动效率降低了四成,使得美军潜艇在印度洋上的破交行动作战效率降低一半以上。当然,这种战术最显著的效果还是对美军潜艇官兵的心理打击,即让美军官兵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得不时刻提防着无处不在的智能反潜水雷。根据美国海军的作战记录,这种心理压力,使得美军潜艇的作战效率大大降低,错过了不少机会,甚至导致了很多技术**故。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天军在印度洋反潜作战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水雷,才为后面对澳大利亚进行战略轰炸时,用水雷封锁港口提供了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有了前期的巨额订单,在天军需要订购更多的水雷时,共和国的军火厂才有足够的产能,生产出足以满足天军作战需求的弹药物资。
战后,就连大部分西方战史学家都不得不承认,共和国天军在2060年的反潜作战行动为后来的战略轰炸与战略封锁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了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战术,从而加快了战争进程。
与轰轰烈烈的战略轰炸相比,另外一种远程反潜航空力量就要低调得多了。
这就是隶属于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的反潜巡逻机部队。
单纯从作战效能上讲,反潜巡逻机也许算得上是出动率最大的反潜力量,而且反潜作战效能不比反潜战舰低,只是比不上潜艇。整个大战期间,共和国海军订购了8000多架反潜巡逻机,其中七成部署在后方战场上,执行保交巡逻任务。在2060年底之前,共和国海军放在印度洋战场上的反潜巡逻机就多达1800余架,其中大约六成是航程在7000千米以上的远程反潜巡逻机。
如果按照击沉潜艇的数量计算,反潜巡逻机在2060年底之前的战绩不是太理想,仅于反潜战舰持平,远低于反潜潜艇。直到2061年,反潜巡逻机的战绩才有了显著提升,不但超过了反潜战舰,还超过了反潜潜艇。当年,在共和国海军击沉的300多艘美军潜艇中,将近一半是被反潜巡逻机击沉的。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此骄人的战绩不仅仅是反潜巡逻机的功劳,还有着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美军潜艇部队官兵素质的整体降低,使得美军潜艇的作战能力大大降低。又比如美军潜艇受基础设施匮乏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养,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而这些故障往往成为潜艇葬身大海的直接原因(最典型的战例发生在2061年初,1艘因故障被迫浮上海面的美军潜艇遭到3架反潜巡逻机围剿,最终不得不向反潜巡逻机上的航空兵缴械投降)。当然,共和国的情报部门也有很大的功劳,比如通过俘获的潜艇掌握了美军的密码,为海军安排反潜巡逻机的巡逻战术提供了帮助。事实上,这也与其他反潜力量的活动有很大关系,比如轰炸机布设的雷场限制了美军潜艇的活动范围,而反潜潜艇的伏击行动迫使美军潜艇在经过危险海域的时候不得不全速冲刺,从而暴露行踪,被速度更快的反潜巡逻机追上。但是这些都不能否认一点,即反潜巡逻机是速度最快,而且反应最为迅速的反潜力量,即反潜巡逻机拥有无与伦比的机动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其他任何一种反潜力量都不具备的。受此影响,在整个大战期间,反潜巡逻机在各个反潜战场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无疑问,印度洋是共和国海军反潜巡逻机的主战场。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到澳大利亚宣布投降的时候,共和国海军的各种反潜力量在印度洋战场上击沉与俘获了864艘美军潜艇,其中击沉823艘,俘获41艘,另外还在占领澳大利亚之后,接受了美军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20多艘潜艇。为了这个战果,共和国海军付出了损失潜艇122艘、反潜战舰186艘、反潜巡逻机438架、战略轰炸机264架的巨大代价,另外还损失了总载重吨位高达4亿8640万吨的5874艘商船与运输船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万亿元。
由此可见,虽然美军输掉了印度洋战争,但是却在经济上占了便宜。
问题是,大战看的不是谁占了便宜,而是谁取得了战略优势。要知道,在巨大的经济损失后面,是共和国从印度洋航线上获得的巨大好处,即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与南美洲地区获得的数十亿吨各类战略物资,而这些物资正是支持共和国打赢战争,笑到最后的坚实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军在印度洋上的失败,正是大战中期的战略转折点,即由交战双方僵持不下,到共和国取得战略主动权,发动全面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在与印度洋毗邻的另外一个战场上,共和国取得的胜利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这就是非洲大陆上的战争!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