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国策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国策 作者:闪烁 更新时间:2024-07-26 09:40:16 本书:633.27万字 本章:5186字
  • 第1212章 火速增兵

  •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速增兵

    第82战略师火速增援。没能让裴承毅改变强攻迪亚巴克尔的决定。

    10日中午,裴承毅在吃过午饭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让袁晨皓在11日天亮前发起攻打迪亚巴克尔的作战行动。不是骚扰性的进攻,而是总攻。

    裴承毅没有在上午下达这条命令,是因为第一战斗单位到当天中午才全部到达比斯米尔,凌云霄也是在当天中午才确定,第一战斗单位能够在11日天亮之前恢复战斗力,并且到达前线。

    因为谁都知道共和国陆军会强攻迪亚巴克尔,所以裴承毅的这道命令产生的影响还不是那么引人瞩目。当天在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中,引人瞩目的只有两件,其中之一就是共和国陆军在马尔丁修建前线机场。

    印度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就用预制件修建前线机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野战机场预制组件”不但在设计上更加合理、能够大大减少组装时间,还大量采用轻质耐磨损材料、大幅度降低了整套系统的质量。

    按照共和国国防部在订购该系统时提出的标准,在铺设一条长1500米、宽45米,能够让大型运输机满载起降的跑道的情况下,系统的总体质量不得超过600吨,并且可以用20架DZ-25E垂直起降运输机空运,也就是说,20套子系统的单重最大不能超过35吨。并且得按照DZ-25E使用的空运吊舱的尺寸标准设计。

    考虑到性能指标比较高,所以国防部在与研制该系统的企业签署研制合同的时候,没有在价格方面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实事求是的讲,600吨的系统质量绝对是非常高的要求。别的不说,即便用最好的轻质耐磨复合材料制,跑道的总质量都不会低于350吨,而其他子系统的质量在200吨左右。为了降低成本,就只能选用比较便宜的复合材料,从而使系统质量超过设计要求。

    因为这是国防部主导的项目,所以做技术审批的时候留了余地。按照用20架DZ-25C进行空运的标准进行计算,系统的最大质量可以提高到700吨。也就是说,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可以适当采用廉价的材料,不用过分重视系统技术标准。事实也确实如此,该系统设计完成的时候,总质量已经达到了675吨,算上随行人员的必备生活设施与生活物资,系统总质量几乎就是700吨。

    从2039年开始,国防部就开始采购这种编号为BY-1A的“野战机场预制组件”。按照国防部在当年提出的采购计划,在今后10中,为陆军与空军各采购5套,并且在2049年之后为陆战队采购2套改进型,总共采购12套。根据由帅永康亲自起草的一份调查报告,只需要12套“野战机场预制组件”就能保证共和国军队在任何地点,在不需要依托固定军事基地的情况下完成作战任务。

    不管国防部的这份报告是否切合实际,“野战机场预制组件”绝对是个好东西。

    非常可惜的是,到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陆军与空军各只有1套该系统。因为空军能够利用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与民用机场,所以没有必要在前线设置野战机场。在此之前,陆军也没有这方面的需要。直到裴承毅确定需要在北方战线的中部地区发起一场新的进攻,陆军才把预制组件送了过来。

    仅仅4个小时,一座野战机场就出现在了马尔丁西郊的旷野中。

    新式野战机场预制组件除了轻巧之外,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组装起来非常方便。设计的时候,工程师就提出了“无工具组装”的设想,即所由子系统都用傻瓜式结构连接,组装的时候只需要对准接口就行了,根本需要使用工具。即便拆卸的时候,也只需要按照组装的过程逐一拆解。总的来说,就是尽量提高系统的便捷性,尽量为前线官兵减轻工作负担,以及部队的培训负担。说的直接一点,任何智力正常的、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都能根据说明书完成组装与拆卸工作,而且只需要20名官兵就能在4个小时内完成全部工作,期间只需要担任运输工作的部队把各个子系统送到准确地点。

    当然,要让这套系统发挥作用,还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安装一套电力供应系统。

    因为电力供应系统的集成质量就在200吨左右。所以国防部没有要求野战机场系统具有供电能力,而是把两套系统分开来搞。准确的说,是充分利用部队已有的移动式电力供应系统,不再单独投资开发。

    正是如此,首先降落到野战机场上的,正是运送供电系统的4架Y型运输机。

    随着供电系统开始工作,一批接一批的大型运输机源源不断的赶了过来,送来了大批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利用该地区的机场?

    在土耳其东南地区,确实有很多机场,比如在迪亚巴克尔的机场就拥有一条2500米长的跑道,在巴特曼、锡尔特、马尔丁与凡城也有机场,不过这些机场的跑道长度都在1000米以内,只能供小型直线客机或者旅游观光飞机起降,也能供战术运输机与垂直起降运输机起降。Y在满载的情况下,降落滑跑距离为1200米(从离地15米高度算起),起飞滑跑距离为1400米。也就是说,如果用Y进行战略空运的话,只有迪亚巴克尔的机场能够满足基本要求。因为共和国空军已经淘汰了所有战术运输机,而陆军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又很难执行远距离空运任务,所以空运都是分两步做的,即首先由战略运输机将部队与物资送到伊朗或者伊拉克的机场,再由垂直起降运输机接力。这么做既耽搁时间,又浪费力气,效率非常低。

    在马尔丁搭建了野战机场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Y机群可以将部队与物资直接送到前线,不再需要DZ-25E转运。因为马尔丁距离后方机场也不过数百千米,所不会对Y的空运效率产生太大的影响。由于解放了陆航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所以空军能力反而提高了很大一截。比如在Y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的时候。DZ-25E机群就能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与作战装备,或者参与前线部队的进攻作战行动。

    当然,让外界极为震惊的,还有空军战略运输机群的工作效率。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机群的出动率,加上支持的是全电动运输机,而不是那些需要消耗航空燃料的战斗机与轰炸机,所以在为Y服务的时候,野战机场能够达到最大工作效率。

    从10日13点30分开始,Y机群就以每30分钟一批的速度到达马尔丁。

    每批Y有12架,依次降落之后,12架运输机在装卸货物的时候补充电能,而机场的维护人员开始清理跑道,为运输机起飞做准备、也为迎接下一批运输机做准备。因为返航的时候不需要运载货物,也就少了装货这道程序,所以12架Y能在15分钟内完成卸货与充电作业,在充好电后立即起飞。在Y依次起飞的时候,第二批运输机已经到达机场上空,并且按照地面引导人员的指示做好了入场准备。随着最后一架空载的Y离开跑道,第二批Y中的第一架已经对准了跑道,进入下降飞行航道,即将降落在由复合材料制造的跑道上。

    因为使用强度太大,机场的维护人员不得不利用运输机起降的间歇时间,用洒水车向跑道上洒水。以降低跑道的温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复合材料的热容性本来就不是很好,加上需要控制质量,就得把跑道做得尽量薄一点。如果不能及时为跑道降温,就会引起形变,让运输机无法安全起降。

    按照每架Y每次空运65吨货物计算,每半个小时,运输机群就能送来大约800吨物资。如果运送作战人员的话,则能送来大约1500名官兵。如果运送主战装备,则能送来24辆主战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因为共和国空军大约有200架Y,而Y机群在吉吉航空站与马尔丁之间飞行一次只需要6个小时。加上装卸物资所需的1个小时,所以只需要大约170架Y,就能确保空运工作不间断的进行。

    别说不间断,就算每天空运12个小时,也能向前线运送大约20000吨物资,或者相当于1个战斗旅的全部官兵与主战装备。如果持续空运24小时,就能将1个战斗旅加1个支援旅的全部官兵与装备送到前线。考虑到Y机群在之前的战争中已经执行过多次高强度空运,所以在48小时之内空运1个战斗单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当然,美国的情报机构也不能排除对方让Y机群全速运转,并且利用DZ-25E机群等力量,在24小时内空运一个战斗单位的可能性。事实上,史塔克在向杜奇威汇报情况的时候就提到了这种可能,并且提醒杜奇威,共和国军队以前不是没有这么做过。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裴承毅肯定会用上全部力量。

    毫无疑问,如果第六战斗单位在11日参战,北方战线上的局势肯定会发生重大转变。

    问题是,杜奇威有办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吗?

    办法是有,只不过,当天发生的第二件大事,让他刚刚想到的办法变成了泡影。

    大马士革时间10日16点30分,经过进行准备后,叙利亚空军集中全部力量,出动大约120架作战飞机,偷袭了正在塞浦路斯岛西北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

    虽然这次偷袭没有达到目的,叙利亚空军的战斗机还在起飞的时候就被美军的预警机发现,等到携带反舰导弹的机群离开叙利亚领海上空,美军战斗机就赶了过来。在激烈的战斗中,仅有少数叙利亚战斗机发射了反舰导弹。因为没有能够形成饱和攻击,所以美军甚至没有使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仅用舰队防空系统就拦截了所有导弹。战斗结束的时候,仅有大约20架叙利亚战斗机逃了出来,美军只损失了不到20架防空战斗机。由此可见,这场战斗几乎没有多少战术价值。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场战斗的战役与战略价值,就在空袭结束后不久,除了让9艘“劳伦斯”级驱逐舰组成的炮击编队继续在梅尔辛湾活动之外,在东地中海活动的美军舰队主动向西南撤退了大约300海里。转移到了塞浦路斯岛与克里特岛之间的海域。

    美军不是害怕叙利亚空军,而是担心遭到共和国空军的突然打击。

    说直接点,叙利亚空军的J-15与J-17战斗机能够攻击美国海军,那么共和国空军的重型战斗机更有把握干掉美国航母。即便在美军看来,共和国当局没有理由把战争蔓延到海洋上,因为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是一次突袭就能打乱舰队的作战行动,削弱舰队的作战能力,适当向西撤退也不是没有理由。

    当然,这轮突击中,最重要的还是叙利亚空军的战斗机“准确”找到了美国舰队。

    要知道,叙利亚空军没有像样的大型预警机,以及足以突破美军防空封锁线的先进侦察机,更没有像样的海上与海下侦察力量,也就不大可能发现美国舰队,并且准确判断出美国舰队的航行情况。要知道,即便用超音速战斗机攻击舰队,也需要提前掌握舰队的航行数据,才能发动攻击。

    毋庸置疑,共和国为叙利亚空军提供了相关情报。

    也就是说,共和国知道美国舰队在哪,也知道美国舰队在干什么。

    事实上,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航母战斗群不是战斗机群,就算现代战舰的航行速度已经提高到了45节以上,但是比起战斗机来,仍然慢了许多,也就无法逃出侦察卫星的监视范围。加上东地中海就那么大点地方,以3艘航母为核心的美军舰队拥有数十艘战舰,到哪都是个非常醒目的目标,很容易发现,也很容易跟踪。如果共和国连这点能耐都没有,还有资格跟美国较劲吗?

    问题是,在众多美国的新闻媒体看来,这压根不是一件小事。

    共和国既然能够为叙利亚空军提供战术情报,帮助叙利亚空军攻击美国舰队,为什么不能为叙利亚空军提供更好的作战飞机、更先进的反舰导弹、乃至更加优秀的飞行员,或者说共和国空军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战斗机涂上叙利亚空军的标志,亲自出手干掉碍事的美国舰队呢?

    按照美国新闻媒体的解读,共和国帮助叙利亚攻击美国舰队,是在迈向世界大战。

    当然,美国新闻媒体的这种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要知道,当时在东地中海与红海活动的2支美国舰队都在共和国空军或者海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而在波斯湾与阿拉伯海活动的2支共和国舰队却远离美军基地,最多只需要担心美军的舰载航空兵与部署在迪戈加西亚的战略航空兵(美国没有在吉布提部署航空兵),受到的威胁远不如美国舰队。

    换句话说,真要在海上打起来,美国海军肯定要吃大亏。

    只是在美国高层看来,袭击美国舰队,等于袭击美国本土,也就等于向美国开战,等于引发世界大战。如果共和国当局早就想打世界大战的话,就不会在中东地区跟美国明争暗斗,早就大打出手了。既然共和国当局不想打世界大战,就不会拿美国舰队开玩笑,更不会主动扩大冲突规模。

    用美国参联会主席的话来说,如果共和国攻击了美国舰队,美国可以立即用战术核武器攻击共和国的舰队。

    当然,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共和国以叙利亚的名义打击美国舰队。

    在杜奇威最需要支援的时候,美国舰队却调头离开了战场。因为在白天受到偷袭,所以在东地中海上活动的美国舰队在11日上午之前无法为前线部队提供支援。在红海活动的美国舰队只负责为在叙利亚作战的美以联军提供支持,所以杜奇威别想获得来自海军的空中支援。

    美国空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各部队的作战任务都安排满了。

    因为马尔丁处在美军远程炮火的打击范围之外,在空军与海军都帮不上忙的时候,除非杜奇威向迪亚巴克尔投送一支炮兵部队,不然没法对马尔丁的野战机场构成威胁。考虑到共和国陆军拥有更加强大的远程炮兵,所以杜奇威打消了这个想法,只能任用对方通过野战机场向前线增兵。

    打到这个时候,美军在北方战线上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了。

    cc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