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探子
将军府。
宁亲王正在与麾下的将领商议,突然亲卫队首领步伐匆匆地走进来,禀报道:“王爷,岭南有消息了!”
宁亲王脸上表情一喜,但很快就收敛住了,淡淡地开口道:“给本王看看。”
亲卫队首领急忙将手中的密函恭敬地奉上,宁亲王接过密函打开,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不由哈哈一笑,严肃的表情轻松了许多。
“王爷,可是世子来信了?岭南那边的战况如何?”其中一个将领好奇地问道。
其余将领也十分期待地看着宁亲王,他们都是对大秦忠心耿耿的将军,对于南北地平叛之事十分关切。
“没错,正是澈儿来信了,澈儿说,南方叛军已经败退深山逃逸,如今他正带领军队进入深山追捕,务必要亲自将叛军首领擒下。”宁亲王神色自然地将密函收起,笑道:“澈儿就是年轻气盛,那岭南大山重重,山中毒虫瘴气遍布,他冒险进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王爷何必担心?世子爷用兵如神,且心思慎密,既然敢进山擒拿叛军首领,自然已经[有了应对之策,王爷大可不必担忧!”那问话的将领笑道。
“没错,世子爷继承了王爷的天赋,在军事上极有天赋,他既然与王爷说了要进山歼灭叛军,想来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以世子爷的性格,自然不会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轻易进山冒险。”另一个将领也笑道。
“正是如此,王爷大可不必为世子爷担心,只等着看世子爷如何立下战功吧!”
“正是正是……”
其余将领纷纷开口附和。
宁亲王笑道:“你们实在是太抬举那小子了,他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说到这里,宁亲王摆了摆手,继续说道:“他这次能够顺利在岭南将叛军驱赶进深山,这对本王来说,已经足够了,岭南府与别的地方不同,那里居住着无数个异族人,那些异族人很是有些本事,听说其中就有不少用蛊高手,而犬子年纪轻轻性格亦冲动易怒,本王实在是有点放不下心。”
“王爷您就放下心罢,世子爷虽然年轻,但却并非自大之人,他最是爱惜手下,他若是没有把握,不会贸然行动的。”有将领开口安慰道。
“但愿如此。”宁亲王笑道。
结束了这个话题,众人继续商议战事,先前问话的将领又问道:“王爷,不知我们何时出兵?”
其余人闻言也纷纷看向宁亲王,宁亲王沉默了片刻,淡淡地说道:“太后娘娘和皇上只是下旨让本王死守青阳府,不到非不得已,本王并不打算主动出兵开战。”
此话一出,就有将领急了,说道:“王爷,虽然太后娘娘和皇上的旨意是守住青阳府,不得让叛军踏进青阳府一步,但据探子回报,整个叛军队伍人数也不超过五万人,而我军却有十万兵将,又有王爷亲自坐镇指挥,何不趁此机会将叛军一网打尽?”
“陈将军说得极是,王爷,如此对峙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青阳府是南陵通往其他省府的必经之地,叛军显然并没有放弃的意思,如此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以属下看,不如我军直接开战,与对方痛痛快快打一场,也能早点结束这场战事!”另一个将领也开口劝道。
他们都是统领一方的将领,骨子里对战争充满了向往,更何况如今叛军比起大秦军队明显是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却紧闭城门不肯应战,实在是助长了对方的气焰。
而且在座不少将领本是宁亲王的心腹,他们对宁亲王十分了解,宁亲王性格果断坚毅,并不是遇事退缩之人,否则当年在边关也不会有大秦第一战神的称号了。
但这次来到青阳府,宁亲王的反应却极为反常,一改往日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反而变得隐忍了起来,面对叛军数次出兵挑衅,完全不予理睬,只是紧闭城门不出。
“各位位稍安勿躁,此事本王心中自有决断,待过些日子,若是叛军仍然没有退走,本王必然会出兵应战。”宁亲王神色淡然地说道。
见宁亲王仍然不答应出兵,将领们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是军营,而宁亲王则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军令如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会议结束,将领们纷纷离去,只留下几个真正的心腹。
“王爷,您说,他会将消息传出去吗?”其中一个心腹问道。
“会。”宁亲王冷笑道:“这陈飞可是当年秦洛那老东西好不容易在军中布下的棋子,如今秦洛之子秦意谋反,作为探子,陈飞自然会将本王的一举一动都禀报秦意,这次也不会例外。”
“王爷确定陈飞是叛军的探子?他可是跟在王爷麾下多年……”另一个心腹有点犹豫地说道。
“他表面上投靠本王,实则此人一开始就是宗亲王秦洛的人,你们可知,陈飞的妻子与他的爱妾是何人?”宁亲王笑着问道。
“莫非这陈飞家中的女眷有问题?”心腹好奇地问道。
在军中认识陈飞的人都知道陈飞家中有一妻一妾,更妙的是这一妻一妾还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这对姐妹长得风情万种,妖娆不已,陈飞对自己的妻妾宠爱万分,这一点让其他同僚十分羡慕。
“陈飞那对妻妾的来历可不简单,这对姐妹的生母与秦意的奶娘是亲姐妹,可以说,秦意的奶娘本就是她们的亲姨母,只是秦意的奶娘从小因为家境贫困,被卖了出去,最后成为了秦意的奶娘,而她们的生母则是被送人做了童养媳,二人在表明上看来各不相干,也没有什么关系,实质上陈飞的妻妾与秦意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宁亲王冷笑道:“陈飞这步棋确实是十分隐秘,若不是本王在机缘巧合之下,对他起了疑心,特意派人去调查他的往事,本王也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