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辩才
送走李恪,回来睡了一个懒觉,醒来已是天黑,恰小福子禀报:“殿下,辩才大师到了。”
“快快有请,快快有请。”李贞连声道,他原本心思成熟,一般不会如此失态,如今居然能连续说两次快快有请,可见心神振奋。
“已经安排在客厅伺候着了。”小福子笑道。
“那还不给我更衣?可别让大师久等了。”李贞随手拿起便服就要往身上套,结果刚穿到一半,就又慌忙的脱了下来:“不行,今天是咱们求着人家的,可不能怠慢了,给我穿正装。”
“是。”小福子连忙取来尨袍,叫了几个小太监帮忙给李贞一起更衣。
“哎呀,劳烦大师久等,是小王的罪过。”李贞穿着正装,觉得浑身不舒服,但在外人面前又不能表现在脸上,还必须强装着一张笑脸,实在是难受至极。
“阿弥陀佛,贫僧见过殿下,殿下事物繁忙,贫僧一介闲人,等一会儿也是应该的。”辩才也就三十多四十岁左右,神材瘦削,颔下微带几从杂须,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得额外精神。
别小看这和尚,那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虽然是倒霉的名声。
这和尚正是被李世民盗走《兰亭序》的辩才,话说《兰亭序》乃是书圣王羲之的神作,他死之后《兰亭序》遂一直在王家流传,一直到传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手上。智永是个和尚,并没有子孙,所以他死后就传给了他的弟子,也就是眼前这个辩才。
辩才在得到《兰亭序》后一直把《兰亭序》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就在卧室房梁上凿了一个洞,藏入其中,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独自欣赏一番。
李世民非常喜欢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作品。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伺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两人很块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
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又怒又怕,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所以才说这家伙是个倒霉蛋,宝贝被什么人看上不好,偏偏被这个国家的主人看中了?人家还不得千方百计的得到?你自己说你倒霉不倒霉?
“大师客气了,大师请坐。”不管辩才如何倒霉,但现在是李贞求人,所以李贞的态度还是很客气的。
“多谢殿下,殿下请。”辩才也赶紧还了一礼,待李贞坐下后才缓缓坐下。
两人又是一阵寒暄,李贞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大师可能也知道了,再有几日就是我父皇的寿辰,小王身为儿子,想要为父皇准备一样像样的贺礼。我父皇这一生最喜欢的莫过于书法,而在诸多书法名家中,最喜欢的又非书圣莫属,所以呢......”
辩才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李贞的意思,豁然起身,断然拒绝道:“殿下是想要《兰亭序》?这绝不可能。《兰亭序》乃是家师遗物,想要贫僧交出来,除非从小僧尸体上踏过去。”
“不不不,大师误会了,我要的并不是《兰亭序》。”李贞连忙摆手否认,李世民都暗示咱要低调了,自己要是再送《兰亭序》,岂不是又要盖过其余人的风头了?还低调个屁啊?
“大师误会了,《兰亭序》乃是盖世奇珍,小王当然想得到,但也知道大师绝不会放手,所以今日小王想要向大师求的乃是《十七帖》。”
“阿弥陀佛,贫僧错怪殿下了,罪过罪过。”辩才一听李贞不是要《兰亭序》,这才面色好看了许多:“《十七帖》虽然也是老师所传,但却不如《兰亭序》重要,贫僧可以做主赠与殿下。只是《十七帖》毕竟是老师遗物,殿下若是想要求得,却需要拿东西来换。”
“大师高风亮节,小王佩服。”李贞施了一礼,又问道:“不知大师需要什么?”
“殿下过奖了。”辩才连忙回礼:“贫僧不要金银,不要珍玩,只求殿下给贫僧一些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大师要这个干什么?”李贞瞬间糊涂,难道你还准备效仿大玄奘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不成?话说唐僧已经在取经的路上了吧?也不知道有没有出关呢。
“阿弥陀佛,贫僧一生素有一大宏愿,就是将我佛之荣光传遍八方四野。”说起自己的理想,辩才的神态不自觉的神圣了起来,双手合十,简直仿若一尊佛陀。
“如今我中原大地佛教大兴,蛮夷之地却依旧茹毛饮血,不识人伦,不辨善恶,所以贫僧准备走出去,弘扬我佛**。”
“大师高义。”李贞一脸的佩服,虽然不怎么看得惯宗教蛊惑人心的那一套,但对于这类人李贞却是极为佩服的。不为别的,因为他自己做不到,所以对于能做到的人十分敬佩。
“只是通关文牒虽然不好弄,但以大师的能力,想要弄一本应该不成问题吧?”这也是李贞疑惑的地方,大唐虽然不准许国人出国,但以辩才的收藏,随便拿出一张字帖,有的是高官愿意帮他说话,怎么跑到自己这里来了,还要用《十七帖》来换呢?
“阿弥陀佛,其实贫僧之前也想求助于旁人,也有人愿意与贫僧求取通关文牒,只是奈何与贫僧出关的人太多,所以......”说到这里,辩才有些不好意思。
“人多?有多少人?”
“额......愿意与贫僧一道出关的一共有......一共有四十七人。”辩才更不好意思了,这人数也太多了一点。
“噗!”李贞直接喷了:“怎么这么多人?难道这些都和你一般的高僧?”
“正是如此,更为难的是,为了提高传法效率,我们打算分别前往不同的国家同时传道,这就更为通关文牒的发放提供了难度。”辩才苦笑不已,当时他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原以为不会受到多少人的支持,谁曾想居然应者如云,光是愿意随他出关的都有数百人。最后辩才挑挑拣拣才挑出了这四十七人,这些人每一个都是熟读经典,一心礼佛,虽然算不上是大德高僧,但也可以被称一声大师了,都是佛门的中坚力量。
“这就难了啊。”李贞皱起了眉头,倒不是通关文牒有多麻烦,实际上李贞想要弄一点通关文牒还是很容易的。他之所以觉得苦恼,是因为辩才的愿望对他未来的安排有影响,而且是非常大的影响,这才让他陷入了两难之中。
“大师,通关文牒不成问题,但我也有一个要求。”想了一阵,李贞总算是勉强想出了一个算是两全的方法。
“殿下请说。”在李贞迟疑的时候,辩才的心其实也是一直都在提着的,生怕李贞不答应,现在李贞终于答应了,别说是一个要求,就算是十个要求也得应了。
“很简单,我希望大师只宣扬佛法,不要参与当地的任何事,你可以治病救人,宣传佛道,但不得参与政事,包括在战争时期,你们的寺庙不得庇护任何人,我要让你们以佛祖来起誓。”这就是李贞想出来的两全之法,因为在他的谋划中,未来是需要死很多人的,这些人里有九成九都是异族人。李贞本来就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再让这些和尚们添乱,就更麻烦了。
“这......结交权贵也不行吗?”辩才问道,因为想要宣传佛法,从上层下手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自古以来上行下效,这是放在哪里都是颠不破的道理。只要上层愿意信佛,下层自然会慢慢接受佛教,可是如果不结交权贵,怎么向他们宣扬自己的佛法?
“结交权贵自然可以,但是不能参与他们的国事,包括向他们提供建议之类的,也不能接受他们的官职,更不能控制那个国家。”
“阿弥陀佛,这点贫僧答应了。”思索良久,辩才还是答应了。
“如此甚好,不知大师准备去什么国家传教?”
“哦,我们四十多人一共分成三部分,其中由贫僧带一部分师弟去高句丽和倭国等东北方向的国度传法,另有道型师兄带领一部分人去西域传法,第三部分则由大华师兄带领,去吐蕃象雄等高原诸国传法。”
“没人去南方吗?”李贞心里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免感到好奇,南方的中南半岛是大唐周围国家最多的地方,怎么不见辩才去南方呢?
辩才解释道:“原本的确有一部分人去南方诸国传道,但后来有来自海外的商人却告诉我们,南方诸国距离天竺并不遥远,佛法早已覆盖了南方,所以后来我们就取消了。”
“原来这样啊。”李贞点点头,准备结束这场谈话:“通关文牒的事情大师尽管放心,最多三日,我就会把文牒交到大师手上。”
“阿弥陀佛,如此甚好,多谢殿下。”辩才大喜,连连道谢。
“大师客气。”
又是一阵寒暄,李贞又请了辩才吃了一顿美食,便安排人送辩才回了长安城外的大慈恩寺暂住。
然后自己则亲自跑了一趟鸿胪寺,给邓之行说了一声。之前因为倭国使者的事情,两人算是有了一点交情,如今听说只是索要一点通关文牒,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只是需要上书李世民以及礼部知会,所以需要一点时间。
三日后,辩才如约而来,拿走了整整一小箱通关文牒,同时也将《十七帖》给了李贞,只是看他那不舍的表情,李贞又附赠了自己搜集到的《快雪时晴帖》当做安慰,辩才立刻喜笑颜开,李贞这才知道自己亏了。
果然啊,做人不能太善良——特别是你的身份是一位王者的时候,更是容不得半点善心。
加更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