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主神图书馆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主神图书馆 作者:黄金知了 更新时间:2022-02-27 14:24:39 本书:42.01万字 本章:2750字
  • 第76章 先买三五千亩租界土地

  • 在1845年11月份“上海土地章程”刚刚签订的时候,在魔都常住的外国人数量达到九十人,就是数年后的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前夕,外国人数量也只有三百人不到,这八百多亩的土地肯定是足够的。

    但是,在1848年的时候,继巴富尔上任的领事阿礼国借“青浦教案”一顿敲诈,还把军舰开到南京,把皇帝吓得魂不守舍,最后强行将英国租借沿着吴淞江和洋泾浜,越过界路继续往西扩充,一直多得两千多亩地才罢手。

    所以,1848年到太平天国期间,英国租界的实际面积也就两千八百亩左右而已。

    上海的法租界,是在1849年一月才城里的。

    当时,看到英国人如此轻易就敲诈成功,法国驻魔都领事敏体尼大受鼓舞,同样要求获得符合法国体面的租界,在当时的代理上海道台吴健彰拒绝后,便怒发冲冠,向两江总督和朝廷军机大臣写态度极为强硬的书信,怒斥吴健彰,最终导致刚当上代理道台不久的吴健彰立刻被罢官撤职。

    (知了语:吴健彰第一次当官,居然是因为维护中国主权,冲撞外国领事才被撤职的,想不到吧?)

    接着上任的上海道台是朝廷大臣琦善的贴身护卫,满洲人麟桂,这位爷上任后就发扬光大原上司的风格,对敏体尼的所有要求全盘接受,圈定洋泾浜到上海北城墙的一大段地块给敏体尼做租界,甚至在合约中写上“以后土地如果不够用,可以继续扩展”等很多余的话。

    后来,法国租界一再扩张,比甚至把老上海县城都要包裹住,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但麟桂签订的合约中的这段话,还是其起因。

    麟桂和敏体尼签订条约,大约是在1849年一月份的时候,法国人感激麟桂,后来将租界中的一条路命名为麟桂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叫这个名字。

    理论上而言,可以认为美国租界是在1849年左右,法国租界成型不久后成立的,但这个事情就有些复杂了。

    看到英国和法国得到便宜后,美国也想过来占便宜,但此时美国在魔都没有正式官员,自称“美国驻上海领事”的吴利国,其实是旗昌洋行的大班,并不受美国政府认可,也没有从美国政府领过薪水,压根没办法替美国政府签署什么正式协议。

    所以,吴利国就想了个办法,就是直接在吴淞江以北,黄浦江以西的虹口地区购买数百亩土地,形成事实上的租界,但其法律地位并不受美国政府或中国政府的认可。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网上还有人争论魔都到底有没有过美国租界,起因就在这里。

    美国著名洋行旗昌洋行的做法很有意思,其大班吴利国到上海赴任后,给当时来清国签订“望厦条约”,不久又回去的美国公使顾盛写过一封信,希望成为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认为这对其做生意和保护美国利益都会很有意义。

    只是顾盛有没有同意就不得而知了,通常认为吴利国由此获得了上海领事的职位,但知了并没有找到文献说顾盛同意吴利国如此荒谬的要求,甚至历任美国政府也并不承认吴利国是美国政府任命的正式领事,最多说是代理领事。

    (知了注:可能是因为吴利国在上海帮忙建立实质上的租界,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因此捏着鼻子承认的成分多一些)

    而且,据知了所知,吴利国一生都没领过美国政府的薪水,这可跟英国领事和法国领事完全不一样。

    旗昌洋行历来出过多名欧洲国家领事:

    旗昌洋行的第一任大班(应该算总经理吧)吴利国(henryg.walcott)兼任美国领事;

    他在1854年得疟疾死后,第二任大班金能亨(ed)兼任美国领事、瑞典领事和挪威领事,并于1858年退出旗昌洋行;

    后来由该行的职员(p.s.forbes)接任瑞典和挪威领事,另一职员卢瑞欧(p.j.s.louroiro)则兼任西班牙领事。

    (知了注:以上资料来源于“上海地方志”;

    1854年后开始,美国政府往中国派遣正式外交人员过来,所以之后的美国领事就不再是旗昌洋行的绅士们担任了。)

    再考虑到后来接替麟桂成为上海道台的吴健彰(没错,吴健彰下台之后又上去了,政治人物就是能屈能伸)也是旗昌洋行的股东之一,这旗昌洋行真是人才辈出,英才济济啊。

    赵大贵作为现代人,对这些情况多少是了解的,每次遇见那个年轻的吴利国,就想吐槽一下,小小一个洋行居然有四个国家的领事,你们这么厉害,你妈知道吗?

    难道这四国政府都是你家开的不成?

    其他洋行也有类似的问题,就是说洋行大班经常坚韧某个欧洲国家的领事职务,而且其中部分任命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可能是几十年前某国发布驻中国领事的任命状,流传到中国后一直在洋行商人们手中转来转去,以非常严肃的态度互相买卖任命状,就是著名的怡和洋行也没少出过这事。

    只是,这些流转的领事职位好歹有所凭据(虽然发布任命状的国家可能都忘了这件事情,甚至政府都倒闭),像旗昌洋行的吴利国这样没有任何书面依据,全凭自吹自擂说拿到美国公使顾盛的委派自任为领事的,还是有些太过恶劣。

    综上所述,魔都县城以北到洋泾浜,是1849年一月左右确定的法国租界;洋泾浜以北到吴淞江以南,是经过1845年和1848年,先后两次合约确定的英国租界,面积达两千多亩;吴淞江以北、黄浦江以西的数百亩土地,是旗昌洋行以后购买做成事实上的租界的虹口地区。

    而赵大贵要购买的土地,便是魔都县城以北广大的租界地区,把三国租界的核心地段全都包括进去了。

    “我们要在这里、这里和这里买土地,就买三千亩到五千亩,凡是沿河的土地一定要拿住,特别是这三江环绕之地,有多少要多少。

    不要怕花钱,我们商行现在穷得只剩下钱,拿个五六万买数千亩地,轻而易举的事情。”赵大贵拿着地图,兴奋地说道。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地图炮吗,果然爽啊。

    “这些土地多是荒滩和不值钱的农田,高的一亩十五元,低的两三元都能弄,均价也就七八元,应该不难。

    东家要买这么多地,是要为修筑那个铁路准备的吗?”一位掌柜看着地图,皱着眉头问道。

    “什么铁路,唔,这么理解也未尝不可。

    先不管这些土地以后用在什么地方,先想办法拿到手里才是正经。”赵大贵差点将自己为卖洋布弄出的梗都忘了,

    如今只是1844年九月初,外国人还主要集中在魔都县城里,就是巴富尔跟宫慕久的谈判也停留在刚起步的阶段,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虽说也有几家目光比较远大的商行在预定的英国租界区域租借土地,但数量不多,就是以怡和洋行的实力也就租借了十亩左右荒地而已,所有洋行租界的土地合起来都没有一百亩。

    而且,这些有实力的洋行买办都并不怎么重视土地,当地的农民也意识不到手上土地的价值,正好是低价购入土地的好时机。

    大贵商行的掌柜们觉得买这么多荒地很不靠谱,但是在赵大贵的极力压制下,又考虑到商行现在实在是现金充足得要命,才一个个出言建议,把这买地的办法和流程给确定了。

    原来,这时代虽然有土地买卖,但手续异常繁琐,像赵大贵这样的外来户是根本搞不懂的,还好他招募的掌柜们经验丰富,人脉广阔,做这个事情比他亲自出马靠谱多了,他本人只要把控大方向就行了。

    (三七中文www.37zw.net)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