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乱清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更新时间:2022-01-23 15:22:02 本书:601.46万字 本章:2781字
  • 第584章 祸兮福兮

  • 马威达训练和率领的海军6战队,本来是打算在登6马关的时候大显身手的。但长州人不战而退,计划中的登6作战变成了“登6演习”。之后,主力部队深入长州内6,战斗一直是6军同事们的事,海军6战队呆在马关,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如同病相怜的十五团有一个“维持治安”的差使呢。

    不过,十五团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幸运的。“维持治安”能和野战相提并论吗?兄弟部队都在攻城略地,大刷功勋值,自己却被留在后方干着衙役们的活——这份郁闷,谁干过谁知道啊。

    再者说了,说是“维持治安”,其实自“长州灭商事件”之后,整个马关水静河飞,十五团几乎一枪没放过。地方如此安静,真的需要一个满编野战团来“维持治安”吗?

    这个情况,也多少出乎关卓凡的意外。来到日本之前,曾将日本的“民气”想象得多么彪悍。实际上,他很快便现,如果没有武士阶层的组织和参与,只要占领军维持住基本良好的纪律,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自地起来抵抗。

    这个情况,和中国大不相同。

    中国的基层政权,掌握在乡绅和宗族手里。外敌入侵,政府军撤退或溃败之后,这些人就是抵抗行动的组织者和核心力量;而日本基本不存在这个阶层。

    日本本来就小,这么小的国家,又分成了几百个藩国。这些名义上的“诸侯”。体量小的。和中国的“基层政权”。也没啥实质区别。因此,日本既不需要、也没有空间留给类似中国的乡绅和宗族这样的阶层。

    长州藩的决策层,始终抱有和中国人媾和的幻想;而关卓凡直到进军萩城的时候,还在刻意显示不会对长州藩“赶尽杀绝”的意思。所以,长州藩的武士们,也就始终没有下定动员“全体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决心。

    轩军除了和长州藩军作战之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袭扰——原因就在这儿。

    关贝子也就因此没有陷入他最头疼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关卓凡回到马关。十五团和海军6战队的牢骚,通过“合适”的渠道,委婉地向爵帅表达了出来。关卓凡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是吗?好吧,过几天,我就派他们去办一件体面差使。”

    咦,体面差使?

    高杉晋作站在“丙寅号”的船头,海风拂面,衣袂飘飘。总督大人一副“羽扇纶巾”的派头。

    虽然在逃亡之中,但是高杉晋作依然意气风。

    局面至此。高杉晋作并不悲观,反而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次长州征伐之前,长州藩已经算是和幕府翻了脸。那个时候,高杉晋作有一个计划:如果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失败,而幕府又要斩尽杀绝,无法妥协,就奉藩主一家,北渡朝鲜海峡,避难朝鲜。

    这个“避难朝鲜”,是一个委婉的说法,其实质内容,须看当时情况而定。如果兵力损失殆尽,那就真是“避难”,暂不做他想;如果手上还有相当实力,就变“避难”为“征韩”,占领釜山及周围地区,打出一片新天地。接着,徐图扩张。时机合适的时候,攻回日本,光复长州。

    这个计划,原本确实是可行的的。李朝的军力有多垃圾,高杉晋作一清二楚。韩人懦弱颟顸,岂能挡得住长州志士之一击?但是,中国人介入之后,“避难朝鲜”便行不通了。朝鲜为中国属国,如果长州藩已是强弩之末,李朝不可能不奉大清敕令,予以驱逐;如果长州藩尚存“征韩”之力,中国人亦不可能不追杀到朝鲜,而由得长州藩在自己的属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朝鲜去不成了,那么能去哪里呢?

    当初在马关的时候,高杉晋作以“谷潜藏”的化名,登上“翁贝托国王号”,和关卓凡谈判。关卓凡曾提出来“改易毛利氏于虾夷地”——高杉晋作有了灵感:对,就去虾夷地!

    高杉晋作认为,中国人对日本的干涉,一定是一个短期的计划。而虾夷地极北苦寒之地,路途遥远,和日本本州,还隔着一个津轻海峡——如果用兵于虾夷地,后勤运输、兵力部署都要重新规划,和原计划相比,所费不知要多出多少?

    这个“所费”,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高杉晋作知道,这位关贝子,在国内经过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刚刚上位,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做,他怎么可能长期滞留海外,疲兵于荒蛮之地?耽误国内的事情不说,还有,他就不怕后院起火?

    再说,就算关某人铁了心要“远征虾夷地”,美国人也未必会配合他吧?单是长州征伐,已经能够看出美国人的小心谨慎了——这一点,高杉晋作的判断,和大村益次郎是一样的。

    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持,打什么“北海道”?

    虾夷地广阔天地,幕府和中国人鞭长莫及,一年半载之后,中国人撤出日本了,俺们返回长州,振臂一呼,周、长二国不还是毛利氏的?

    还有,既赖在京都的志士、公卿之谋略机变,也是天作机缘——天皇陛下为我掌握了!

    “禁门之变”杀得血葫芦似的,几乎招来灭藩之灾,不就是为了争夺天皇吗?数年来苦苦求之而不得的重宝,一场大火之后,就落在掌心了!

    真是高天原之恩泽普降于长州啊。

    有了天皇,就有了大义名分,今后,长州藩就是“官军”,幕府就是乱臣贼子,“再造乾坤”,取幕府而代之,指日可待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之谓也。

    高杉晋作的计划,是船队沿日本海沿岸,北上至越前藩的若狭湾,在敦贺港接上天皇陛下一行,接着继续北上,直抵虾夷地。

    越前藩主松平庆永是个有眼色的,一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断不会从中做梗添乱的。

    数日之后,船队到达丹后半岛。驶过经岬之后,即进入若狭湾。这里海水清澈,海岸线曲折多变,风景如画。船上的人却没有心思欣赏美景,高杉晋作传令各船,个个打醒精神,炮手进入战位。

    船队在敦贺港对开海面停下,并不入港,而是就地落锚,然后派人乘小艇入港登岸联络。

    两个时辰之后,信使回来了,说是已经见到了桂小五郎大人。桂小五郎大人说,越前藩暗示,敦贺港已经有了幕府的密探,长州藩船队目标太大,最好不要入港,天皇陛下也不能在敦贺出海上船。现在,天皇陛下已经转移到了敦贺以西的小滨,船队要西移小滨湾,在小滨接天皇陛下和一众皇族、公卿上船。

    不过,桂小五郎大人说,小滨湾的开口十分狭窄,为防万一,船队不要进入小滨湾,就像现在一样,在小滨湾外海下锚,然后用小艇接送相关人员上船。

    若狭湾是典型的“里亚式海岸”,海岸线非常曲折,大湾内有小湾,小滨湾就是若狭湾内的一个小海湾。小滨在若狭湾中部,地理位置重要,地方虽然不大,却自古便是物资集散之地,不但是日本国内的一个贸易中枢,也是与朝鲜和中国的商贸往来之要地。

    敦贺出现幕府的密探,略出高杉晋作的意外,他本以为幕府的那班笨蛋,不会有这种见识。可是,这也许是中国人的意思呢?

    高杉晋作心头掠过一丝不安。

    不过,更大的可能性只是对手“广撒网,多捞鱼”而已,在可能的方向上都派出人手,进行监视,并不见得有任何特别的针对性。

    就算被现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等到探子把消息报到正在琵琶湖周边大举搜索的中幕联军那里,再提兵来追,船队早去得远了。如果事先没有周密的布置,茫茫大海,是怎么追也追不上的。

    补充了基本的食水、菜蔬、煤炭后,船队掉头,向小滨湾驶去。

    *(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www.37zw.com]百度搜索“37zw.com”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