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贞观俗人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21-09-19 13:14:09 本书:508.56万字 本章:3299字
  • 第1206章 石龙

  • “今天芒种了。”

    秦俊一早便过来请安问早,恭敬的问安后便例行的去翻历书。

    历书厚厚一本但不算大,每页也就巴掌大,采用的是雕版单页印刷,背后空白。

    过一天撕一张,上面不仅有年月日还有二十四节气、吉凶宜忌、干支等许多内容。

    秦琅喝着长子为他冲好的蛋茶,笑道,“芒种、忙种,五月节气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也。”

    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而晚稻、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

    春争日,夏争时,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就是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这是农民一年最忙碌的季节,也是百姓最有奔头的季节。

    “今天星期五,小吉,财神正北、福神正南、喜神东北、贵神正北;吉时在丙寅、丁卯、庚午、辛末、癸西·····”秦俊撕下这张皇历,跟父亲说着。

    历法乃是皇权的象征,必须由钦天监提前做好次年的历书,然后奏请皇帝批复后,于当年底向全国各地衙门颁行。

    所谓奉正朔,就是必须使用朝廷皇历。

    大唐开国之初,沿用隋朝大业历,然后又颁行了自己的戊戌元历,开创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在民用历中采用定朔法的历书,不过这个历法容易出现连大月或连小月的情况,比如在贞观十九年会连续出现四个大月的情况,于是后来又以太史局的李淳风带头制作了贞观历。

    在原来定朔法的基础上再独创了进朔法,以解决容易连续出现大小月不符合日常习惯的漏洞。

    贞观以来朝廷国力大增,对于天文历法这块也增加了大笔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李淳风掌管太史局之后,朝廷甚至在其原来的太史局官学生中增加了数十倍的名额,这些天文历法的官学生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太史局的业务能力。

    古人也早发现地球围着太阳围一转约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而月亮从新月(朔)到满月(望)再到月末(晦)差不多是二十九天半多点,所以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差不多三十天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各朝历法中,对于如何更精确的掌握这个数字,却并不容易。精准了年,往往月又不精准,所以会有闰年和闰月以及大小月的出现,就是为了保证更精准,不会出现误差越来越大的情况。

    比如说历法中有阴历和阳历还有星辰历。

    阴历就是月亮历,以月亮的规律周期来制订的,定朔法、平朔法这些都是根据月亮来计算的,虽然说这能最大程度保证月的精准度,但却没考虑地球与太阳的运转规律,不能反映季节的转换,影响指导农事。

    所以古人又研究出干支星辰历,以立春至下一立春为一岁,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月两节气,没有闰月。

    这两种历法各有所长,月历没法反映季节农时,而星辰历又没有月历对月份的精准。

    所以在近年,太史局耗费了许多精力,在阴历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阳历,形成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的成份,再参考太阳回归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这种新历法与阳历每年固定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不同的是,阴阳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会相差一二十天,所以加入了闰法。通过精密的计算,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天数,如十九年七闰法。十九年加上七个闰年,形成一个理想循环。

    新的历法依然叫贞观历,只是加了个皇字,全称大唐贞观皇历。

    因为这种新历法更加精准,尤其是对于百姓指导农时这块非常精准,所以大家也习惯称之为农历。

    每年由太史局前一年制好次年的历书,分为十二册,每月一册,进奏皇帝,年底由皇帝审阅后颁行各地。

    为了能够让历书更好的传播,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秦琅等一些官员的建议下,朝廷允许民间刊印,具体流程就是先向朝廷申请,然后获得一份太史局盖章的母版,据此或抄写或雕版印刷,然后售卖流通。

    每本售卖的皇历,还都要经过太史局的审核和盖章,这样既能保证不会出现印刷的错误,也保证了朝廷合理收取版税。

    而各家为了争夺市场,在保证太史局皇历上内容的一致外,也还会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东西来吸引客户。

    太史局的母版一般很干净,上面有年月日、节气、吉凶,并引入了星期制度,干支等。

    而各家历书商,则会在上面再增加一些诸如千字文、三字经或是诗词、对联、谢贴,乃至于民间偏方等内容。

    也有书商会刊印一些时事内容,如朝廷诏令等,甚至有书商更干脆的招商打广告,且基本上各个商家都还会在日历上留下空白,以便做为草稿等用。

    据太史局的报告,去年贞观十六年一年,各地印刷发售的贞观十六年历书达到了惊人的三百多万本。平均每四户统计人口,就拥有一本历书。

    太史局只负责审核和盖章,一年收到的版税就超过百万贯,直接从原来的那种清水冷衙门,变成了京师有名的富裕衙门。以前大家都羡慕太仆寺,因为太仆寺做为马政衙门,他们手头仅每年卖京师各马场的马粪收入,就有几十万贯钱。

    以往大家都羡慕太仆寺,这笔马粪钱是属于他们衙门小金库的,逢年过节那福利老好了。

    可现在人家太史局不过是秘书省下的一个小衙门,结果现在靠着一本历书,年入百万,太史局的官吏甚至学生们,个个都是高福利。

    当然,书商其实赚的更多。

    就如秦俊现在撕的这本农历,就是由秦家做为大股东经营,秦家的历书全是雕版发行,而且还款式多样,有精装、平装等多种版本,也是最早招商卖广告的历书。

    挂历、台历等样式,更是比普通的书册式的强太多。

    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尤其是遍及天下的书商书店,让秦家的历书占据了大唐历书市场的一半多,每年都要卖出一百多万本。

    凭着其巨大的销量,仅是广告费就赚的盆满钵满,其中每年的封面广告标王,都会争的头破血流,直接突破万贯之高。

    人家是真的卖历书,秦家早就不是卖历书了,秦家的历书有可能也是报纸、杂志,是诗集等等。

    秦家的历书完全就是小百科全书,一书在手,那里面的信息内容可多了。秦家不仅独占了大唐中原历书半边天,甚至还积极的销往海外,海东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耽罗倭国伽倻,南边的林邑、真腊、骠国,还有什么狼牙修、干佗利、狮子国等。

    针对性的推出了双语版的历书,让人家藩属国的百姓也不再过糊涂日子,就算看不懂大唐的先进汉字也没关系,上面有你们本国的文字,甚至还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一个个小符号简单明了。

    大唐这些年威加宇内,周边各国纷纷成为藩属,他们奉大唐正朔,使用大唐的年号和历法,每年都会得到朝廷赐给的历书,但自己往往并没有多少能力抄写刊印发行多少,而秦家等掌握的印刷技术等,那成本可比人家自己抄书或印书便宜太多了,过去竞争,那就是降维打击,没有一个小国的商人经的住。

    秦家直接把这些小国的商人全都招安成了自己的当地经销商,给他们分杯羹,但大头却全都纳入了自己口袋,甚至借着这些本地人迅速的抢占了当地的市场。

    秦家历书上的各种附加内容,也成了最大的文化输出。

    大唐贞观皇历,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销量全球领先,无人可及。

    现在大家都习惯早上起来先看看历书,既看日期也看时节,还要看下吉凶等,家里没历书的百姓,也会主动的去问有的人家,不管是婚嫁还是动土盖房又或是出远门前,都先问一问吉凶。

    哪怕是起个房屋什么的,都要看看历书选个吉时和贵向。

    什么六龙治水、五牛耕田、时值太岁、二十八星宿、十二建星,老百姓最信这套东西,所谓趋吉避凶嘛,人都希望有个好兆头,以前掌握这种知识的人少之又少,想请个天师道长的那可不容易,而现在,看一眼历书就行了,这等于买本历书,家里就请了一尊天师啊。

    “今日宜纳采、订婚,忌开业、出行哦。”

    秦琅只是笑笑,让儿子把撕下的页历书给他,目光扫了眼,然后提起一支随身携带的炭笔在背面空白处写了几句话。

    “你替我去趟石龙岛讲武堂,把这个交给存恩存贤他们。”

    秦俊见这张纸被折起,便没问内容,“我去拿信封封蜡。”

    “用不着,几句口信而已。”

    石龙岛便是后世的甲米地,东北距旧金山也不过三十来里,扼旧金山湾入口,他犹如一只翘尾扬爪昂首张口的霸王龙一样,当地土著取名钩子,土语甲米地,秦琅嫌弃他们没文化,于是改名石龙岛。

    其实这不完全是个岛,有一条细尾连接陆地,相当于是个半岛。

    那面向旧金山张口的大嘴拥有数丈深水,是个天然的优良港湾,而霸王龙巨大身躯下形成的那片石龙湾,也是风平浪静,十分优良的渔场。

    秦琅在石龙岛上建起了吕宋讲武堂,把训练营升级为讲武堂,以石龙岛为校区营地,既可专心学习训练,同时又能起到镇守作用。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