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捷报频传
洛阳宫里。
皇帝一早起来就听到了两个好消息,一是北方麦浪翻滚麦穗金黄,马上就可以开镰收割,北方各道诸州上报,今年将会是个大丰之年,将迎接近十年最好的一季收成。
而南方的稻子虽还未成熟,但今年也长势良好。易涝的江淮流域,今年的雨下的很均匀,老天爷赏饭吃,没有出现连续不断的暴雨,也没有出现大洪灾。南方夏收也将会是个大丰之年。
司农寺和户部、转运司三个衙门,甚至都因此进奏,称今年夏粮南北皆大丰收,可能会导致粮食价格跳水般的大跌,有可能谷贱伤农。
李世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个结论,谷贱伤农。
得多贱的谷价才能伤到农民啊,而自隋季以来,就算偶尔有部份地区丰产,可天下大乱,战事不停,甚至各种天灾瘟疫接连而至,使的粮食价格始终是居高不下。
皇帝现在还在洛阳,就是因为关中缺粮严重,长安粮荒不足。
现在居然有可能要谷贱伤农。
转运司报告,说如果朝廷不出手干预,那么今年的夏收后,粮价可能会达到斗米三四钱的历史最贱价格。
斗米三四钱,而就在去年青黄不接时,长安洛阳的米价,达到了斗米三四百钱,甚至地下黑市一度达到五百钱,还有价无市。
李世民记得隋朝盛时,长安洛阳的粮价,最贱时也得斗米二十钱。
米价下跌百倍,意味着天下大丰,粮食严重供过于求。
转运司马周请求和买籴米入常平仓,以斗米二十钱价格向百姓收粮,避免百姓损失过大。
虽然朝中也有不少大臣认为,这样一来,朝廷得花费巨大国库开支,来买粮入仓储备,实在划不来。
不过李世民还是给马周回复,让他们等夏粮收获后,于全国各道,先收购千万石粮食入常平仓储备。若有余粮,朝廷还有余钱,可再适当收购一些入仓储备。
连续数年的饥荒,让李世民还是愿意花钱多存点粮食。
大丰收了,还要赔本亏钱买粮,但李世民亏的高兴,哪怕一石米要亏上一百六七十钱,一千万旦,得亏上一百六七十万贯,可他觉得值。
没粮的时候,黄金都换不到米。
皇帝看到第二个好消息时,惊的按捺不住激动的起身,把案几都给撞倒了。
第二个好消息其实是两个消息组成。
陇右军出兵,于嶂山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十万人马,斩敌数千,俘虏数万,获牛马牲畜等数十万。
这道消息在长安耽误了些天,因为太过惊人,长安留守朝廷的王珪表示怀疑,认为是个假消息,然后李靖倒是觉得应当不会有假,可王珪坚持还要再确认一下。
于是没多久,秦琅于四月底五月初在曼头山,再次重创吐谷浑主力,擒名王乙弗阿豹,斩敌万余,俘虏十余万部众,并缴获牲畜四十余万的消息又传来了。
王珪依然觉得这又是个假消息,可李靖却深信不疑。
而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回长安,许多都还是上次库山之战的,包括了许多细节等等,甚至都已经有商人把一些缴获带了回来。
而随着数天后,陇右边将把吐谷浑可敦,隋光化公主杨氏送到长安后,再也没有人置疑这个战果了。
李靖和王珪亲自去见了杨氏,以及一些送来的吐谷浑贵族官员们,另外也询问了护卫他们来的陇右将校。
证实捷报后,王珪惊的不敢说话,李靖则抚须称赞不已,称大唐又出了一位绝世战神。
两人对后面的那封曼头山捷报,也不再有半点存疑,于是派马加鞭,发八百里急报入洛阳奏捷。
于是李世民收到捷报时,是库山大捷和曼头山大捷一起的,两场大捷,先败伏允,破其十万众,再败高宁王阿豹,再败其十余万众,前后缴获牲畜数十万匹。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这捷报后面有李靖和王珪的附表,详细说明了他们的调查了解,以及说光化公主等许多吐谷浑降人已经到了长安的话,李世民对这样的惊天战绩,也绝对是要怀疑一番的。
哪怕带兵的是秦琅,哪怕这场战争,陇右那边也是在皇帝的默认支持下才打的,可皇帝也是很难相信可以取的这么好战绩的。
“诸位相公们传阅一下,然后议一议。”
殿中,皇帝表情是抵制不住的兴奋喜悦,满面红光,要不是魏征知道皇帝不喜欢饮酒,他都怀疑皇帝这是喝醉了。
宰相们消息较灵通,最近时有长安那边的小道消息传来,说陇右军大捷。
可因为传的内容过于夸张,真正信的没几个。
但当魏征从杨师道手中接过捷报,看了两眼后,还是惊讶莫名。
什么时候,这种小道消息,无稽之谈,也堂而皇之的呈送到御前,并在廷议上传阅了?
“玄成别急着说话,你先看完,看看这是谁的奏章,再看下后面的附章,然后再说。”李世民见魏征刚看了几眼就想要喷人,马上制止了他。
魏征按捺着性子看了下去,越看越惊,一场库山大捷,紧接着又是一场曼头山大捷,前后相差不到一月。
至于战果,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只是当他看到最后秦琅这个署名的时候愣了下,又细看了几眼,这签名确实是秦琅的,只是前面的奏章不是秦琅写的,估计是哪个军中记室参军所写,然后秦琅署名。
不应当啊,秦琅胆子这么大了,敢如此谎报军功?
理智告诉他,这可能是假的,起码不可能全是假的。
但哪怕把这军功打个对折,也有些过于惊人了吧。当他再看过了后面的附表,读过李靖和王珪两位留守宰相的奏报,沉默了。
李靖这人很低调谨慎,魏征跟他不太熟悉,也知道这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至于说王珪,那是他以前在建成东宫时的同僚,两人关系还不错。王珪太原王氏出身,五姓名门子,为人向来谨慎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