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书剑盛唐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书剑盛唐 作者:断刃天涯 更新时间:2019-07-30 20:41:02 本书:183.03万字 本章:2153字
  • 第535章 歪念头

  • 一场动荡之后的登州治安变得极好,清除了在登州搞风搞雨的门阀白手套,本地的城狐社鼠被连带陷入了末日。在成建制的军队面前,所有的抵抗都是渣渣。

    逃跑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登州漏网的豪强和地头蛇们,自然不甘心就此逃离。多数人选择了齐州,因为那里有李佑,将来还有报复李诚,做还乡团的机会。

    登州城并没有彻底的安静下来,崔成和许敬宗成为了最忙碌最滋润的两位。这两人一个负责收人情,一个负责收钱,然后把那些被羁押的门阀子礼送出境。他们俩做好人,李诚和刘仁轨则负责做恶人。

    李诚不缺钱,也不需要所谓的人情,所以这点好处就让给这两人。至于刘仁轨则是不屑。

    刘仁轨可谓生逢其时,否则他这种寒门出身,就算放在开元盛世,想出头也难比登天。阶级固化,不是唐朝一家的问题,而是个全世界任何王朝都会有的问题。因为本质上阶级固化是个人性问题。

    刘仁轨看着崔成和许敬宗得好处,倒也没有嫉妒的意思,当着看不见就好了。这家伙倒也不是那种呆板的人,该妥协的时候也妥协。比如现在,不能把事情做绝了。不然登州就是众矢之的,大家一起完蛋。

    不管怎么说,李诚不在乎登州的偏远,别人不会这么想。别说唐朝了,就算是交通、通讯及其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地方做土皇帝和在京城做官,完全是两个概念。上升的通道和信息的来源,根本就是天地之差。

    李诚因为知道历史,躲在登州躲麻烦。人在长安,看似能精准操作,实则不然。李泰也好,李承乾也罢,都不会放着他不管的。萧未央连亲妹妹都送出来了,可见手段之无底线。

    后来的各朝代史家总是在诟病李世民得位的问题,这种观点其实是政治正确,不这么说会被喷死的。涉及到君权的争夺,刀光剑影血流成河那可太正常了。无他,利益太大。那个位置的吸引力,无人能敌。

    没机会就算了,有机会的人死都要搏一下的。

    李泰和李承乾之争,根子还是在李世民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立了太子!既然立了太子,就不该让其他儿子对太子构成威胁。还有就是教育问题。总的来说,李世民这个皇帝雄才大略,还不喜欢守规矩。

    躲在登州的李诚不等于睁眼瞎,他时刻紧盯着长安的动静。等待着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

    李诚专心练兵,两年的时间把陆战营练出来,兵不在多而在精,一千人马好吃好喝的供着,每日操练。在这个时代,每日一操算是绝无仅有。

    兵靠练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还得拉出去打才行。跟谁打?海匪都是李诚的人,似乎没有目标可以作对对手。实际上兵甲精良的唐军,在这个时代唯一有点像样的对手,只有高句丽了。李诚没打算跟高句丽搞大,让陆战营扮成海匪,没事就去高句丽抢劫一番。

    长安城里的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并不然。随着李承乾经常出点篓子,一干太子师频频喷太子,李泰对于君权的野心就像春天雨后的野草一般,怎么都收不住了。

    伴随着李泰的野心是押注者,其中以韦挺和杜楚客最为积极。这俩都曾在魏王府为官,深的李泰信任,同时自身也是朝廷重臣。

    因为李世民频频表现出对太子的不满,这就给了李泰希望。韦挺出身关中韦氏,基本盘在长安,标准的地头蛇。韦挺借身份,经常交接官员,为李泰造势。杜楚客则没事就给人送黄金,反正李泰的费用上不封顶。

    关于魏王府费用这个事情,还曾经出现过一次风波。褚遂良也不是说看李泰不顺眼,而是这个人本质上还是相对正直的官员。他只是看李诚不爽而已。

    李世民在对待李泰的待遇上,算是比较出格的。只要李泰需要,基本没有驳回的时候。因为这个钱不是走的内府,而是走的国库,这样以来问题就出现了。

    李泰的费用很快就超过了东宫,这个让比较古板,谨守规矩的大臣们看不下去了。褚遂良就是其中之一,别人看不下去顶多是不说话,褚遂良直接去喷李世民。

    褚遂良啥意思呢?他对李世民说,太子的待遇,应该向皇帝看齐,其他皇子的开销则应该低于这个标准。这话没毛病,太子就是太子,未来的储君啊,待遇好点没毛病。

    但是李世民飘了,当面笑眯眯的表示我知道了,转过身就下旨:魏王府开销上不封顶。

    这事情怎么说呢?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他处理事情的一贯手法。他也觉得没毛病,因为他需要李泰来刺激李承乾。但是李世民太过自负了,对李承乾的期望值太高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同时还引发了另外一个隐患,那就是臣子们的看法。李泰觉得自己距离储君的位子原来越近了,同时怨恨上了褚遂良。或者说褚遂良直接跟李泰成为了敌对方。这事情可不简单,如果李泰是聪明人,应该拒绝李世民的超标准待遇的。

    但是李泰并不聪明,或者说情商不足。他反倒恨上了褚遂良,这一下可就亏大了。因为褚遂良自身看着没啥,但是他背后有另外一个大佬长孙无忌。可以说为将来李泰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只不过李泰春风得意的时候,根本没察觉到。

    在李泰的造势之下,各种李承乾要被废太子的传闻甚嚣尘上。这个时候李世民还没对李承乾放弃治疗,所以李世民说了一番话。大概意思是《礼记》的规矩不能坏,嫡长子没了,就立嫡长孙。太子没犯大错,朕不会放弃他。

    这话就算给李承乾吃了颗定心丸了!一场风波看起来很快就平息了。

    随着文成公主的和亲,西南安定,李世民开始琢磨泰山封禅的事情,问题又来了,他有历史污点啊,寻思着是不是粉饰一下呢?所以他动了歪念头。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