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山寨时代终结
没有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还只是一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
在奥地利众多城市中,丝毫不起眼。尤其是在竞争波黑行省省会失败后,就更加不起眼了。
这还要和维也纳政府的政策说起。为了避免资源太过集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工业中心通常都不会扎堆。
萨拉热窝是波黑行省的陆运交通枢纽,工业发展的也不错,又是历史古城,这些优势都成为了他竞争省会城市的劣势。
知名度虽低,但萨拉热窝的经济发展一点儿也不满,尤其是波黑成为奥地利又一个重工业中心后,当地的经济更是一飞冲天。
凭借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萨拉热窝在奥地利众多城市中,也可以排进前二十。
萨拉热窝乌尔禾大道一座写字楼内,作为五金配件领域巨头菲克集团总部就在这里。此刻,执行总裁亚诺尔正在向老板做工作报告。
“史洛夫先生,我们提出建立综合食品加工厂计划书没有通过审核,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市场已经饱和了,还有萨拉热窝不适合发展食品加工业,并且建议我们换一个投资方向。”
菲克-史洛夫眉头一皱,战争时期最好卖的物资除了军火外,就是食品,尤其是撕开包装袋就可以食用的食品。
相比高大上的军火贸易,还是食品更加容易入手。食品的利润或许比不上军火,可是销量大啊!
奥地利是中立国,可以同时向普俄两国出口物资。交战双方的总兵力早就超过了两百万,征发的民夫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这么多人不可能每天都生火做饭,很多时候为了赶时间,他们只能使用自制的干粮。
天天吃干粮,谁都受不了。这就需要大量“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的方便食品,比如说:饼干、罐头、薯条、酒……
史洛夫计算过,普俄双方每天消耗的速食品超过2000吨,总价值超过28万神盾。
按战争持续一年时间计算,这就是超过一亿神盾的市场。这只是最保守的,史洛夫认为这场战争至少还要两三年才能够分出胜负,这就是两三亿的市场。
战争时期的买卖利润高,不需要多,只要能够拿到百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令他收回投资,并且大赚一笔了。
沉思了一会儿后,史洛夫缓缓的说:“派人查一下,是谁在针对我们。另外尽快安排时间,我要请达尼洛局长吃饭。”
产能过剩,史洛夫可没有看到,他看到的是普俄两国都挥舞着支票买买买,哪里来的产能过剩?分明是供不应求好吧!
亚诺尔有些忐忑的解释道:“史洛夫先生,这次应该不是有人在针对我们。
在计划书被否决后,我就派人去查了,不光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投资食品加工领域的项目都没有被批准。
可能和前不久维也纳政府发布的风险预警有关系。最近一段时间投资食品加工领域的资本猛增,原来的加工企业也在拼命扩充产能。
短期内市场反应还不明显,从投资到投产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现在入场已经晚了。”
亚诺尔是反对进入食品加工业的,就算这年头没有食品安全的概念,在重工业中心投资食品加工业,也不是一项靠谱的生意。
企业规模小也就罢了,一旦成规模了,原材料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能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生存下来,并且过得很滋润,史洛夫自然不是傻子,这些风险他早就考虑过了。
暴利总是和风险同行的,稳赚不赔的生意自然有,只是这样的生意,大贵族们早就瓜分一空,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做。
产能过剩危机,就算是要爆发也只会在战后,战争时期普俄两国都会拼命扫货。
这是现实决定的,由不得他们不买。谁要是不买的话,物资就落到了敌人手中。不抢购足够的物资,前线的军队怎么办?
宁愿多买物资,丢在仓库里放着,也好过物资不足,导致战争失败。
战后的危机,那就要看谁跑得快了。反正自己是过江龙,捞一把就走,又不是主业,行业好坏史洛夫并不关注。
史洛夫不在乎,可是架不住奥地利政府在乎。通过不了审核,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同样可以投资建厂,只是政府的扶持没了。
史洛夫问道:“如果我们无法获得政府支持,投资建厂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沉思了一会儿功夫后,亚诺尔缓缓的回答道:“根据政府相关的规定,食品加工业属于重点扶持产业,主要包括:政府免费提供建厂用地,前三年税收减半。
按照我们的计划,建设厂房、仓库,大约需要158亩土地,以目前萨拉热窝的地价,大约需要12.6万神盾。
税收减免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很难确定具体的数字,不过食品加工业税率较低,大致相当于营业额的3.5%左右。”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史洛夫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罢了,计划取消。把资金用来扩充我们的五金配件产能,速度要快。”
没办法,拿不到免费土地使用权,光土地成本就占据了总投资的三分之一;没有税收上的优惠,利润又大幅度下降,风险和收益已经不成正比。
这还是工业用地,价格相对较低,如果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土地价格还要大幅度增长。
维也纳政府没有大力发展房地产,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价格还是蹭蹭的往上涨。
这不是政府能够控制的,除了国有土地外,奥地利最多的还是私人土地。这些土地遵循自由交易原则,价格根本就无法控制。
萨拉热窝的土地价格还算温和,维也纳市中心还有上万神盾一亩的天价土地,除了开发高档住宅和商业地产,别的产业根本就用不起。
这还是多极化发展,维也纳人口不多的结果,要不然地价还会更加疯狂。
……
无法插足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史洛夫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扩充原有产业。在疯狂的市场面前,现在什么产业都在血赚。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亚诺尔提议道:“史洛夫先生,不如我们再增加一些辅助业务。比如说:加工罐头盒子。
现在罐头业迅猛发展,对盒子的需求量也迅猛增长。以我们的技术,要生产罐头盒子,没有任何问题。”
这年头的罐头,大都采用的是铁盒子,玻璃罐头属于奢侈品。
不是说玻璃生产技术不行,主要是玻璃罐成本相对较高,且运输困难、容易发生损坏。
成本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战争年代更不用说,肯定要采用物美价廉的铁盒子罐头啊!食品安全,这从来都不是问题,反正大人物们又不吃。
加工罐头盒子只是小业务,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作为一名合格的资本家,史洛夫从来都不嫌自己钱太多。
“很好,亚诺尔。你这个提议非常棒,打开思路就对了。
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开扩新业务,提高企业利润,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不光是罐头盒子,酒瓶子、水壶,这些小物件我们也可以生产,你去安排吧!”
自从奥地利加入自由贸易体系后,市场冲击每天都在发生,“危机意识”也渐深入人心。
如果不是普俄战争来的及时,一场波及欧洲大陆的工业市场竞争,恐怕已经爆发了。
聪明人都知道战争只是延缓了这个过程,该来的还是会来,这不是个人能够阻挡的。
要么凭借这个机遇一飞冲天,要么在竞争中沉沦下去。
普俄战争在延缓危机爆发的同时,也在加剧这场危机。奥地利报纸上天天宣传,资本家们自然不会没有反应。
有人选择多元化发展,扩张新业务、分摊风险;有人选择深耕细作,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史洛夫本身也是多元化的推崇者,想要利用普俄战争的机遇,将业务扩充到食品加工业。
不要看食品加领域竞争激烈,但这是奥地利的王牌产业,全欧洲的所有竞争者,在这个领域都是弟弟。
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占据优势地位的奥地利食品加工业,抗风险能力要比其他产业更强。
然而现实却把史洛夫拉了回来,没办法萨拉热窝毕竟是内陆城市,消息相对闭塞一些,史洛夫的反应不够快。
无法扩张到食品加工业,他不得不选择深耕五金配件,以此为核心开扩相关业务。
至于奥地利竞争力更强的电力、内燃机领域,不是史洛夫没想法,完全是够不上。
这些靠科技吃饭的领域,不是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能够参合进去的。
玩儿山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奥地利早就进入了专利时代,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根本就无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