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神圣罗马帝国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神圣罗马帝国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1-06-12 15:34:35 本书:380.35万字 本章:3752字
  • 第195章 一场比错的战争

  • 巴尔干半岛

    俄国人已经和联军杀的血流成河了,值得一提的是人数最多的奥斯曼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沦为了配角,联军的主力已经变成了英法两国。

    斯利文地区,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人挡住了俄国人前进的步伐,现在每前进一步都要用人命去填。

    因为奥斯曼人不给力,被俄军以少量兵力给牵制住了,现在是16万法军对阵28万俄军,法国人能够挡住俄国人就非常不容易了,反攻是不存在的。

    法军统帅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非常的头疼,前面的战斗中他用一万法军拼掉了两万俄军,可谓是战果辉煌。

    可惜盟友不给力,俄军只是分出了一支偏师,加上几万保加利亚游击队,就压着四十多万奥斯曼军队打,还能够占到上风。面对这样的队友,谁都会头疼。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承认,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行,主要是吃空饷的传统造成的,每次上战场的实际人数,都要名义上的少上两三层。

    就算是打了折扣,三十多万奥斯曼军队总是有的,近乎两倍的兵力优势,还被人家压着打他也是醉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高估了盟友的实力,战争变成了消耗战,这么拼下去就算是赢得了这次会战,也是两败俱伤。

    “司令官阁下,前线捷报!”一名青年军官沉声说道

    “念!”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平静的说

    “是!”青年军官回答道

    “1852年9月14日清晨,第七步兵师在斯利文东部地区和敌军第十六师发生了遭遇战,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战,我军击败了来犯的敌军。

    此役,击毙敌军1328人、俘虏敌军16人、击伤敌军若干,缴获战马8匹、步枪628支、手枪28支、弹药若干。

    然,我军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七步兵师伤亡1236人,其中战死784人、受伤652人、失踪196人,师长奥雷哈顿少将被流弹集中,现在生死不明。”

    这也算是胜利?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非常怀疑,手下的军官们忘记了胜利的概念。

    他也是从底层混上来的,这点儿小把戏早就玩腻了。击败了敌军?分明就是战斗到了晚上,各自散去了。

    要是打了胜仗,你还能走丢近两百人?法军要是有那么多路痴,这场战争也不用打了。搞不好这些人,现在都进了俄国人的战俘营。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皱着眉头下令道:“派人去问一下奥雷哈顿那个蠢货死了没有,要是还活着,就给我以最快的速度到这里来报道。死了的话,就让参谋长过来。”

    “是!”青年军官立即回答道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可不相信这份战报,第七步兵师的伤亡应该是真的,这些东西没有人敢造假。

    可辉煌战果多半就是扯淡了,真要是打赢了,俘虏就不会那么少。俄军又不是视死如归的主,法军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屠杀俘虏。

    这种遭遇战的胜负,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并不关心,战场上瞬息万变,偶尔吃点儿小亏也是可以接受的。

    法国远征军的战斗力同样有差距,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可以吊打所有俄军,战斗力最弱的部队同样也不是俄军精锐的对手。

    第七步兵师的战斗力,在法军中只是中等,要是遇到俄军主力部队,吃点儿亏也没啥好奇怪的。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下令道:“命令部队,以防守为主,尽量不要与俄国进行决战。

    我们只要把他们拖在斯利文地区就行了,等索非亚战场取得突破过后,再同俄国人决战。”

    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济,斯利文地区无法取得突破,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已经放弃了在这里同俄国人决战的计划。

    这里又不是法兰西,为了奥斯曼人拼命根本没有必要,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看来,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存实力。

    他们牵制住了俄国人的主力,已经尽到了盟友的义务,现在是奥斯曼军队没有完成配合的任务,造成作战计划无法实施,又不是他们的责任。

    等英国人在索非亚地区获得胜利过后,再联手围歼眼前的俄国人好了。反正那边的俄军才7万多,5万英军加上2万撒丁军队、3万奥斯曼军队,拥有绝对的优势。

    不然现在冒然和俄国人拼命,最后就算是赢得了战争,这支法国远征军也剩下不了多少。

    ……

    俄军总指挥部

    缅什可夫司令官还不知道,自己侥幸躲过了一劫。如果这个时候法国人拼命莽一波,还是有很大可能赢得胜利的。

    奥斯曼军队战斗力不行,那是正面决战的时候不行,要是打顺风的时候就未必了。

    只要法军舍得伤亡,肯顶在前面往上冲,把俄军的气焰打下去,这些奥斯曼军队跟着打顺风仗,战斗力也就出来了。

    “命令部队,给我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必须要尽快撕开敌人的防线。不要担心伤亡,在瓦拉几亚公国,我们还有五万补充兵,在乌克兰我们还要三十万援军。

    我们只要胜利,俄罗斯帝国为了这场胜利已经等了快两百年,九代人都为之而奋斗。

    现在君士坦丁堡距离我们只有不到三百公里了,撕开敌人的防线,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的脚步。”

    缅什可夫激情飞扬的说道,仿佛这里不是指挥部,而是演讲台,他正在做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

    为了君士坦丁堡俄国人愿意付出多少?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不过换个问法。

    为了君士坦丁堡,付出上百万人的伤亡值得么?俄国人的答案是:值得!

    从第一次俄土战争到现在,俄国人为了这座要塞城市,付出的人员伤亡早就超过了百万,他们动摇了么?

    缅什可夫知道沙皇政府的决心,那就是必须要取得胜利。

    这次俄土战争的小目标,就是夺下君士坦堡,锁住博斯普鲁斯海峡。最高目标是:占领两海峡沿岸土地,把马尔马拉海、爱琴海都变成俄罗斯的内海。

    人员伤亡,从一开始就不在沙皇政府的考虑中。只要赢得了战争胜利,付出几万人的伤亡和几十万人的伤亡,在沙皇政府看来这个差距,只是一个数字。

    布尔德中将质疑道:“司令官阁下,现在我们已经尽力了,如果再增加进攻强度,很可能会给敌人留下机会。

    法国人的战斗力大家都清楚,我们除了少量精锐部队可以和他们抗衡外,就只能依靠兵力优势。

    在斯利文周边地区,这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我们并没有绝对兵力优势,很多地方反而是敌人拥有兵力优势。

    现在我们占据了上风,那是奥斯曼人实力不济。要是盲目进攻法军阵地,消耗了大量的实力。

    如果不加以防备,法国人突然爆发偷袭,我们很可能还会吃点儿小亏。到时候这些战斗力低下的奥斯曼军队,很可能会给我们致命一击。”

    缅什可夫摇了摇头说:“布尔德将军,你太多虑了。法国人战斗力确实很强,可是他们的兵力太少了。

    现在进攻法军,就是在和他们拼消耗。法国人不是神,伤亡大了他们一样会崩溃。

    我说过,每天给他们制造三千人的伤亡,不出一个月时间,法国人就会崩溃。

    用十几万人的伤亡,赢得这次会战的胜利,实在是太值得了。

    要是不打掉法国人的精锐部队,反而去欺负奥斯曼兔子,就算是我们把这几十万兔子全部干掉,这场战争依旧会持续下去。”

    胳膊拗不过大腿,主帅要求进攻,那自然就只能打了。反正死的都是灰色牲口,又不需要他们这些军官冲锋陷阵。

    ……

    索非亚战场上

    蒙特斯还不知道,法国盟友已经把赢得胜利的重担交给了他,现在他还指望着斯利文战场上取得突破,他好痛打落水狗。

    至于指挥军队,击溃眼前的俄军,然后去抄俄国人的后路,赢得这次会战。

    这么有高难度的事情,还是让盟友们上吧!在蒙特斯看来,他手中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就是五万英军,最多再加上两万撒丁军队,奥斯曼人根本就指望不上。

    对面的俄军也有七万多,还有一支保加利亚游击队,游击队战斗力不值得一提,估计和奥斯曼人半斤八两,两者恰好相互抵消。

    用七万对七万,就算是赢得了胜利,也非得损失惨重不可。

    蒙特斯只是来靠谱战功的,可不是自找麻烦的。国内的官僚们可不会在乎,他们在战场上的贡献,人家只看战果。

    简单的来说,就是干掉了多少敌人,又付出了多少代价。前面法国人深陷重围,都可以打出1:1.3的交换比,他们现在十万打七万,必须要打的更加漂亮。

    游击队不在伦敦官僚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能计入战绩中,他们只认正规军。

    没和俄国人交手前,蒙特斯还是很有信心的。交手过后,这种信心就没了。综合战斗力来说,英军确实占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明显。

    至少五万英军还打不赢七万俄军的,如果对面的俄军都没有换装,那么凭借火力上的优势,也不是没有办法做到。

    换装前俄军使用的步枪射程只有200码,英军步枪的射程超过1000码,在射速上英军步枪也要快至少百分之三十,火炮上的优势更大。

    (备注:1码等于0.91米)

    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人就因此吃了装备的大亏,被英法联军狂虐。

    现在不一样了,换装了的俄军在火力上追上来了。前期和英国人交手的就是这些部队,直接让蒙特斯高估了俄国人实力。

    基于这个判断,蒙特斯做出了有限度进攻,先消耗俄国人实力的决定。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挥奥斯曼军队当炮灰,冲在前面和俄军战斗,英国人当督战队。

    表面上这没有问题,实际上他忽略了,这样的战斗实际上在帮俄国人练兵。

    一支军队打赢了一场战斗,变成了老兵;打赢了三五场战斗,就变成了精锐。这个年代的精锐之师,就是这么打出来的。

    连续的胜利,增加的不光是战斗经验,还有信心和士气。

    冲在前面战斗力不堪一击的奥斯曼军队,正在给俄国人送经验,帮助他们完成升级。

    好在俄军指挥官,费兹罗伊·萨默塞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然他把所有的俄军部队,都调上去轮换几次,俄国人又要增加一支精锐之师出来。

    那么后面的仗英国人就没必要打了,尽管他们的训练比俄国人更加严格,但精锐部队不是靠训练就能够建立的,还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