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唐朝好地主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蓝色 更新时间:2019-07-23 21:28:24 本书:512.22万字 本章:3249字
  • 第703章 加封李超

  • 第702章加封李超

    地球离了谁,都照转。

    朝廷没有了李文远,也一样运转良好。

    救灾依然在继续,各地转运粮食也还在加紧,大量灾区的青壮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调到了邓州,汉京的营造已经开始。平整地形,挖墙基的,挖黄土打砖坯烧城砖,浇屋瓦的。

    整个邓州汉京城址处,已经聚集了不下三十万青壮,大量的青壮聚集让朝廷也是如履薄冰。从各地调集了好几万的府兵在四周警戒驻守,生怕这些灾民们会趁机闹事。

    对于这些以工代赈的灾民,朝廷还实行了连坐制,以军事化管理,分成了一个个的大队中队小队小组等,各派人管理,同组相互监督等等。

    逃跑、煽动、制造谣言、偷窃、斗殴、赌博等等行为,都要第一时间举报,这些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不过李超这个营造使虽然不在汉京,但这里运行的规章制度,却基本上都是用的李超原先拟定的那些。

    各地的官府,都在发动那些在乡的妇孺老人们寻找食物,挖野菜掏鸟窝下河捕鱼捉虫子等等,但凡能吃的东西,都要弄回来。

    粮食配给也更严格了,现在每次最多只能领三天的粮食,还得凭粮票。没有粮票吃救济粮的,一次更只能领两天的。

    严格定量。

    定量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大家只能想办法往里面掺入各种各样的野菜之类的。粮食紧缺,各种副食也缺的严重。

    好在盐是定量供给,还能保证,但油、醋、酱油这些可就难了。

    救济粮本就有许多糖皮之类的,饭菜缺油,结果许多人都经常拉不出来,便秘严重。现在过去拿来喂猪甚至是做肥料的豆饼,如今都成了珍贵的东西。

    黑市上,一块几斤重的豆饼,能够换上一套上等的丝绸衣服,甚至换上一件金银饰口。

    豆饼是大豆榨油时留下的渣,大豆榨油时,要先蒸熟,然后碾碎,再用稻草包成一个圆形的片状饼形,最后放入油榨中,一堆豆饼放进去,两边夹上,然后加楔子,再一群人抬着个大木槌,不停的打楔子,让豆饼越榨越紧,把里面的油一点点的榨出来。

    当榨完油后,豆饼就成了硬的跟铁一样的饼渣。

    硬的能跟混凝土一样。

    这种渣饼,其实没什么营养了。拿去做肥田的材料最好,也可以用来做牲口饲料材料。但现在,豆饼也成了地下黑市上珍贵的食物了。

    甚至一块几斤的豆饼,还得分成好几块来卖,一般人还买不起整块的。

    豆饼买回去,外面的稻草都舍不得撕掉,而是直接拿榔头把饼敲碎,敲成块,再敲成粉,最后装上一点,放锅里蒸。

    把硬的跟石头一样的饼再蒸散来,散了后,再加点米加点野菜根等,放点盐,再煮成粥。

    豆饼不能直接吃。

    因为豆饼是反复压榨后的,如果直接把豆饼吃下肚,结果就是豆饼在肚里膨胀,吃多点就会肚胀而死。

    不会饿极的百姓,拿了豆饼结果吃多了,落得个胀死下场。

    得蒸再煮,完全松散之后。

    虽然这样的豆饼没什么营养,可比一般的草根树叶要好点。一块豆饼搭上救济粮,加点野菜草根,起码能撑下去了。

    最好的油渣饼,其实是芝麻饼。有的芝麻是直接磨油,根本没什么渣,但也有的芝麻也是蒸饼然后榨,这种芝麻饼的饼就好吃些。不能吃的是油茶树饼,这种饼不能吃,因为这饼用的油茶仁外面有层壳,很苦,而且还会有点毒,以往人们都是敲碎了用热水一烫然后撒到田里,就能把泥鳅黄鳝等鱼从田里逼出来,鱼会晕番,直接捡就好了。

    冬天到了。

    野菜少了,田里一片萧瑟。

    山上也枯黄了。

    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连河里的鱼都少了。

    朝廷努力在救灾,但各地饿死人的报告越来越多。

    饿死的,吃各种野菜毒死的,吃一些野果仁毒死的,野蘑菇毒死的,野树叶毒死的,野草根,野草藤毒死的,无数的悲剧。

    还有吃白色土胀死的,吃豆饼胀死的,吃草籽胀死的。

    伴随着许多饿死人报告递上来的,还有不少地方零星发生的抢劫事件,已经有人因为饥饿,开始做强盗,抢劫他人食物。

    甚至有一个县,出现了数百人的饥民团伙,他们把一个大户家攻破,把大户全家杀了,把他家所有的粮食钱财都洗劫一空,然后逃入山中。

    形势越来越严重。

    但这些也早在朝廷的预料之中,若是在以往,这样严重的灾情,各地早就爆发更严重的动乱了。

    但今年,直到现在,情况都还一直在朝廷的控制范围之内,饿死的人也极少数,抢劫的饥民也不多。

    虽说如此,可李世民看着这些报告,依然还是皱眉不已。

    “朕做的还不够,朝廷做的还不够!”李世民拍着桌子红着眼睛叹道。

    房玄龄直言不讳,“陛下,朝廷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大业年间的几次灾害,规模并不比这次的严重,但每次都形成了流民潮,甚至引发饥民暴乱,形成流匪洗劫州县。而如今的情况,虽然也在死人,也有乱象,但这些是无法完全杜绝的,我们要看到的是在朝廷的努力下,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

    杜如晦也支持房玄龄的看法。

    太过强求也没有用,要看到现实,现实是朝廷做的已经足够好了,本就开国之初,还是久乱之后,遇到哪些大灾,朝廷能做到这一步,非常的不容易了。

    “幸亏有李相的远见卓识和救灾办法,要不然,我们绝不可能做到如今这一步的。陛下,臣以为,眼下如此重要的时候,李相留在武当山,那是浪费人才。文远是朝廷宰相,又是户部尚书,还是汉京营造使,是山南道的宣抚使、大都督还是襄州府尹、邓州刺史,这个时候,处处需要李相啊,陛下当立即召李相回襄阳,让他来主持。”

    宇文士及和高士廉、杨恭仁三位宰相也一至同意。

    “救灾赈济,李相的条例策略最为见效,陛下不能放着这样的救时宰相不用啊!”

    李世民听到李超的名字,不吭声。

    “如今局势,朕不以为叫李超来,他就能有更好的办法。”

    房玄龄很不客气的反驳,“如今朝廷的这些救灾策略,还都是李相所制订的,陛下怎么能说李相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李世民接不上话。

    “陛下,臣听说太子的伤势大有好转,还是应当派人去把太子接回襄阳,这边养伤肯定更方便些。太子回来了,李相也可以抽出空来,一起处置这些要务。”

    宰相们对于皇帝这段时间有意冷落李超,把堂堂宰相扔到了武当山陪太子,不让他来主持这边的事务,很不满。

    太子受伤,又不是李超的责任。

    李世民被一群宰相们顶在那里,很无奈。

    细想想,有李超在朝中的时候,很多事情他确实总能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就跟宰相们说的一样,若不是李超提前预警这次大灾,又早早制定出这个防灾救灾的策略,这次的灾情后果可能要严重的多。

    “好吧,朕马上派人去接太子回襄阳,也让李超回来继续主持汉京营造和山南的救灾事务。”

    救时宰相。

    李世民心里念叨着一众宰相们对李超的这个新称呼,不由的叹气。这个李三,他现在是又爱又恨了。

    说完李超,李世民跟宰相们商议对于那些各地大胆抢劫做案的流民的处置办法。

    “陛下,乱世当用重典,臣以为,不能纵容。对这些人,必须派兵搜捕,抓到一个就处置一个,还要公开处决,以正效优。”高士廉是老派的人,他眼里容不得这些做反的人,不管他们因为什么而反。

    何况他们有什么理由造反?

    朝廷给了救济粮,虽然现在量少点,但还是能活的下去的。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啊,要是放在前朝,哪有这么好的待遇,饿死了都没人给你收尸。

    这么好的朝廷,他们还敢做乱,那就是天生的贼骨头,杀一千遍都不足过。

    “陛下,臣不如此认为。百姓反,那是因为如今大灾,饿着肚子才反了的。虽然不应当,但也情有可原,朝廷当加以安抚,派人宣抚地方,招安这些人,赦免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去修汉京,让他们拿力气换口粮,如果只是一味的杀,并不能有用。眼下只有让人填饱肚子,才是最有效的抚民办法。吃不饱饭,会有更多的人造反的!”

    房玄龄不赞成严剿,而提议宽抚。

    几个宰相,有人支持高士廉剿,有人支持房玄龄抚。

    李世民犹豫不决。

    “陛下,何不等李超回襄阳,问他是剿是抚呢?”

    李世民看了眼提出此议的宇文士及,犹豫了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拟旨,加封李超太子太师,太子詹事,赐实封三百户通前共两千五百户。”顿了一下,李世民又道,“兼太子左卫率,封一子为县公!”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