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变被动为主动
熟能生巧,表演也能相通。
很多选择改变性别,或者喜欢当小受的男性,以及恰好相反的女性,在从小的时候,要么环境影响要么自身认知的原因,都不把自己当这个性别,至少也是不喜欢自己现在的性别。
有了这个基础,他/她们会在兴趣、爱好,以及穿着打扮,包括心理上把自己当成相反的性别。
如果演员也这么做的话,大概就是体验派了——让自己相信自己是女人/男人。
而布莱希特,在体验之后创新了自己的理论:间离。
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单就宁远在沈德和崔达之间转悠的表演,高于他们的话,大概就是无性别、或者雌雄同体?
比如《圣传》的阿修罗?或者莲花童子哪吒?
显然不是这样。
如果说受戒的和尚,是身体力行的体验派,那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大概就是间离,把身体和灵魂间离,高于自身这个‘角色’,但内核没变。
当然,这也有些片面,并不是间离的全部。
还有另外一种,翻拍,不拘泥于原著,但又有自己的内核。就像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射雕和东成西就。
宁远颠覆以往——在以前,大部分都是女演员演沈德,然后女扮男装演崔达。
到现在为止,这种都是主流,而沈德变崔达,实际就是换套衣服戴个帽子贴点胡子。
虽然好的表演能让观众忘记外在,就像宁远前世,潘越明自己一个人演出四种感觉,但在话剧舞台上,这种分割会显得单薄,毕竟没有影视的细腻和转场。
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沈德和崔达找女演员和男演员分别饰演,这种的好处就是幕次间的间隔不需要太久,甚至随时都能换场,而且完全分割清楚。
但两个相貌的人,又会让观众的观感割裂。
宁远这种,其实有点冒险,好在他的女装扮相很成功,而且选的都是大舞台,如果换成先锋话剧的小剧场,甚至圆形环绕剧场,那就不是柔媚,而是大洋马的彪悍。
毕竟他的身高超过一米八,即使穿上低跟鞋,也更高了,而且还得增加上围和臀围来凸显腰身。
大舞台离得远,反而效果更好,小舞台就完全暴露缺点了。
另外一点,就是时间。
因为化妆和换装太费时间,即使化妆师合作了这么多场,宁远换装也熟能生巧,但毕竟是需要时间,造成幕次间间隔太长,让观众再次观看时还得重新找感觉带入。
每一个都有利有弊,也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就像明年那部同名音乐剧,其中还用了很多粤语,甚至接地气的把词改的非常香江话,就像那不是发生在川省,而是香江。
虽然这么一改,脱离了原本的架构,但这出剧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给人思考和启迪,而且主线并没有变。
更何况但连《东成西就》那样的颠覆都能让观众接受,这种改编也不算什么,还能吸引观众兴趣。
只要不把沈德改成——“沈德跟刘叶饰演的飞行员渣男结婚,然后飞行员把她骗得凄惨,她无所作为就在家里痛哭,然后含辛茹苦拉扯孩子,等渣男在外面穷困潦倒,又用博爱迎接他回家”这种喂屎行为,观众都能接受。
当然,就算这种,从这几年开始的苦情戏里就屡见不鲜,并在几年后迎来爆发,毕竟……收视还真不错。
有时候,太以收视、票房论,或者说以观众兴趣进行创作,也不是什么好事,就像当年东北的二人转,为了迎合观众越来越荤,同样的还有湘省沙市的歌厅大舞台,都是完全以观众喜好为出发点。
所以布莱希特的间离,除了演员表演要高于角色,同样也要高于观众审美。
不过,这种说起来容易,真操作起来,一不留神就会变成王佳卫的《东邪西毒》,高于角色,也高于观众,但支离破碎的串联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反而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就把这二者结合的恰到好处。
大话无论从哪点看,实际上它更符合文艺片的范畴,还是一部悲情文艺片。
虽说大话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刘镇伟,还有周星池的精湛表演,但这部电影,导演和编剧都出自刘镇伟之手,再加上补救《东邪西毒》的惨赔而拍的《东成西就》,无论从哪方面说,刘都比王强。
宁远有时候思考这些的时候就会想,其实商业和文艺,本身就没有太大的隔阂,为什么非得分割开呢,就像《大话西游》,能给人以观看时的视听享受,结束后还留有余味的思考,就很好。
实际上,很多导演如果正儿八经的不考虑拿奖,仅仅从这两个方面去雕琢片子,不少人都能拍好,但悲哀就在于,无论华夏还是西方,都人为的把这些割裂开,而后为了评奖和拿奖,就投其所好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算是宁远,也不能免俗的想要奖项,所以这些也只是他个人的牢骚,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要求别人?
舞台上的表演依然在继续,虽然说‘如痴如醉’有点夸张,但此时此刻,绝大多数观众的确被吸引住了。
这出剧脱胎于布莱希特的原著,但有留比莫夫几十年前导演的经验,针对现在的风格进行调整,也跟宁远和孟辉的东方思想进行碰撞,又经历了柏林戏剧节的反馈,还有国内的巡演,一直在表演,一直在调整,精益求精的打磨,自然越来越好。
当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掌声立即汹涌如潮,然后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表示自己的敬意。
闪光灯对着台上不断亮起,随后又对着台下,记录这一盛况。
每个人都有预感,这出剧经过今晚,绝对能在香江立足,并火很长一段时间。
谢幕之后,有的人出场,有的人直奔后台,想要跟演员近距离接触,但无一例外的都被拦住了。
几个小时的演出,对精力、心力都是极大的损耗,而且想演好,更得全神贯注,哪还有力气接受采访,更不要说接待呈十倍百倍的观众。
更何况,后台地方并不大,观众又太多了,一旦引发事故,别说继续巡演,连他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因为解释了原因,观众们虽然遗憾,但也都表示理解,就都离开了。
不过,媒体依然没走,都守在外面,他们想着,你总不能不出来吧。
其他人的确累得够呛,但宁远还好,而且这时候观众都走了,倒不用担心他一露面引起争先恐后的拥挤。
所以商量了一下,就宁远一个人出来了。
看到宁远,这些记者赶紧围拥过来,一会儿的功夫,宁远手里就握了一堆话筒,上面挂着各式台标。
不等他们发问,宁远指着墙上的钟表道:“不好意思,因为最近行程排得比较满,只能跟大家简短的聊一下,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谢谢。”
“宁先生,你是怎么想到采用这种男扮女装的方式来表演呢?”
一出来,就有记者抛出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布莱希特的这部剧虽然好,但经过几十年的演绎,很多观众就算没看过,但也多少知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改变,让它焕发生机,也提高它的趣味性,让观众更喜欢。”
“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话剧表演上,需要通过这种噱头来吸引观众呢?还是说,观众更喜欢这种另类演绎?”
宁远心道这些香江记者的确能问敢问,也毫不顾忌,上来就一口大锅盖头上,你要是不能解释清楚,就等着明天他们以点带面的偏向性指引。
“观众的口味是多样化的,包容性也是很强的,就像你早茶不可能吃了叉烧包,就不能吃虾饺了,一样道理,旦角从来都不是女性演员的专属,早在多年前的戏曲上就有丰富的实践。”
宁远打了个太极,而且反应很快,让这些记者意识到,这家伙并不像这个年龄的小年轻那么好糊弄。
于是,更尖锐的问题就来了:
“既然你的这版《川省好人》能在柏林戏剧节拿下金奖,说明你们演的很好,今天来了这么多明星,是不是他们觉得不服气,想来见识一下?”
你特么……能不能再苟一点?
心里mmp,宁远脸上却笑嘻嘻: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前辈和同行的捧场,表演是一个庞杂的艺术种类,就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时只要能抽出时间,我同样也会去影院、剧场,或者在电视前看他们的作品。”
宁远的回答,从来不正面应对,因为他们就是在挖坑,无论你怎么说,都会被找到漏洞,所以宁远只能跳出来顾左右而言他,这也是前世多年的实践经验。
紧接着,宁远不等他们发问,主动说道:
“我知道大家很关心这部话剧,我简单的说一下吧。虽然在形式上,我们跟以往的表演有了改变,但内核和主线依然保留,而且这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
在宁远的滔滔不绝下,这些记者根本插不上话。
再然后,宁远抬头看了看时间,微笑道:
“好了,关于这部话剧,大概就是这些,谢谢各位,我们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