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狗咬狗
“你要去浙江嘉兴找汤安的后人?”
胡建民坐下好奇问:“当年谭敬做假团队第一人就是汤安,难道他还有什么宝贝?”
吴天缘神秘一笑道:“我了解过,当年谭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海上收藏大家,主要是靠张葱玉帮他掌眼,还利用发小的关系抢夺了很多张家收藏。”
“1928年张葱玉祖父张石铭过世,三年后分家产,张葱玉作为四房的独子,一下子分得了200万,那年他才18岁。当时的200万,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00亿。张葱玉的女儿张贻文听祖母说,当时家里上上下下包括众多佣人,一天的菜钱只需两元钱,吃的却是鸡鸭鱼肉。所以200万是一笔天价遗产,因此张葱玉成为上海滩有名的阔少,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读张葱玉日记,可知其青年时代享尽人间奢华,****放迹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挥金如土。王己千说不幸的是他有一个坏的嗜好,赌!最出名的是一个晚上把上海闻名的大世界输掉。”
“他的地产有些是赌掉了,有些是银行买卖不得意,他得赔钱。闻名的书画收藏也只能抵押给谭敬。1947年以前200万遗产几近于枯竭,这样算来,他继承遗产得来的200万巨资,大概也就被张葱玉折腾了不到15年的光景。”
吴天缘喝了口茶道:“谭敬利用张家所藏字画,找了汤安做假,但汤安是什么人?哪里会真心听从门外汉谭敬的指挥!”
胡建民眼前一亮,追问道:“也就是汤安借着机会用仿品换真迹?”
“不错!别的不说,我调查出来最少有十几件!”吴天缘早就跟谭敬仿品交流过,这点还能不知道?
“汤安,浙江嘉兴人,年长谭敬二十余岁。他本是药店学徒出身,擅长金石书画,以造假历代名家篆刻、书画而声名狼藉。汤安为谭敬造的第一幅假画,是谭敬收藏的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时在1947年端午节前夕。”
“造假工场设在岳阳路175弄2号,那是谭敬的一座旧式花园洋房,平时进出走的是开在永嘉路的后门。谭敬对此极为保密,连张葱玉也不让看。团伙之一的徐安,妹妹徐懋倩是张葱玉的婶婶,收藏钱币大王张叔驯的妻子。徐安收藏古钱、字画,和张葱玉也是好朋友。徐安家藏各种古印谱,也经常提供一些旧印泥、上等毛笔及旧的纸绢给汤安用。复制的旧纸及绵绢等材料,也有从北京故宫买来的旧物。”
吴天缘突然有个奇妙的想法,现在自己不是也在干同样的事情?几个老爷子也在高仿,不过骗的对象是日本人罢了。
“造假团伙的组织实施者汤安去世最早,据陈巨来说,汤安晚年患了一种怪病,即使在六月依然要盖着厚被并用“汤婆子”来取暖。1963年病逝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尸体送进太平间后,他居然半夜复苏过来,大呼吾没有死呀。及至1965年,汤安终于真正死去,一生活了八十多岁。”
“那是他的报应!可惜被他藏起来的宝贝,你赶紧去找找!”
第二天吴天缘又出发去汤安老家嘉兴,线索是在那里,按照资料说汤安有一个女儿,几十年过去也不知道在不在?”
“汤妹子?早就死喽!”
吴天缘到了汤家老宅,很是破落,打听后才知道后人几十年前就死了,现在没人住,由远房一个伯父看管。
五百万拿下后,吴天缘听了半天,终于在书房找到线索,挖出埋藏的宝箱。
“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
“宋徽宗翠竹双雀图!”
“曾巩的上书帖!”
吴天缘兴奋之极,竟然有颜真卿的真迹,无敌了!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还有曾巩的手卷,最少上千字,上次王中君2亿多才买了个124字的便条?他要是见了会不会后悔?”
吴天缘哈哈大笑着,要是王中君看见肠子都要悔青喽!不过这是曾巩唯一存世手卷,肯定是进博物馆,也不会卖。
“既然出来一趟,咱们直接去河北冀县,那里是孙瀛洲的老家,看看有收获没?”
吴天缘总结出来这几次的心得,民国时候收藏家都经历过动荡时期,好多藏品被抄家,这就是难得机会。说不定有人私藏,他就能去捡漏。
孙瀛洲,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曾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大量珍贵文物,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故宫任职期间,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故宫为国家抢救性收购了大批的文物珍品。
解放后到1956年合营前,孙瀛洲在孰华斋经营古玩生意达36年,所以存货非常的多,除瓷器、青铜器,还有不少的犀角杯等文物。
他最后将自己惨淡经营而多年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故宫,充实了院内的文物收藏。其中仅陶瓷一项就有2000件之多,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
孙先生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面对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带领着工作人员,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
他还关心着青年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向年轻人传授古陶瓷的鉴定经验。当年得到孙老真传的弟子,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如今大都成为古陶瓷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包括全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耿宝昌老爷子。
1966年5月,大革命在全国展开,孙灜洲被定为“走资派”,未能熬过这一关,在9月去世。在北京文物商店工作的儿子孙洪琦因为父亲的问题,受到牵连,1967年下放山西,直到1980年落实政策后才回到北京。
吴天缘来到河北冀县,找到孙瀛洲老家,现在还有后人在,转了一圈房子,高价买下后,在柴房下面挖出一个小宝箱。
“又是一个鸡缸杯!”
“这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和故宫的一样!”
“成化斗彩天字罐?我记得存世才12个半!”
鸡缸杯不用说,加上这个吴天缘手里有三个!
吴天缘把玩着三秋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
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
“故宫有一只,我这里有一只,看看有机会能凑成一对没?”
他又拿起天字罐,天字罐名气太大,全世界仅存12件半。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以及东京、伦敦的大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
罐底下写一个字“天”,作为底款,在清档中写成“成窑天字罐”。一般说瓷器里瓶子最值钱,罐子次一等。
过去古玩行都说:“趴着的”就是碗盘。罐子呢,不高不低,算是“蹲着的”,所以地位上就不如瓶子。但天字罐的名气非常大,地位很高,一定是御用的瓷器。
故宫的文物,编为“天字第一号”的是个小板凳。据说当时排号的时候,工作人员一进门就看见这个小板凳,于是把它排成天字第一号了。
天字罐不是到了今天才珍贵,历史上就特别珍贵。乾隆时期有一段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隔了几个月,他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皇上。
他写下奏折道:“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谨奏。”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了一个:览。
天字罐是成化的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明清瓷器底下写“大明万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不是加双蓝圈,就是加一个方框。
从万历起,到康雍乾三朝,屡见天字罐的仿品。五百年来,天字罐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的用途,现在至今不知道。
吴天缘兴冲冲的带着所有宝贝回去,这次寻宝只有一星期不到,但收获巨大。字画全是宋代珍品,光宋徽宗就八张,还有颜真卿的真迹,无价之宝!
瓷器也都是稀世珍品,三秋杯存世只有两个,自己和故宫各一个,要是让耿老爷子看见,一定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