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灭明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灭明 作者:蓝盔十九 更新时间:2019-07-09 22:00:55 本书:475.38万字 本章:3549字
  • 第714章 鼎龙寨

  • 新的商州,在邬起宁、单成雄等人的运作下,按照天命都督府的制度,在百姓的祈盼中重新,他们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土地再分配。

    原属商州的所有土地,无论主人是谁,都要重新分配,按照每丁二十五亩的标准,靠近商州城的土地,主要分配给城内的居民,所有男丁,不分年龄大小、地位高低、财富多少,都是一样。

    在分配土地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人口登记,现在的商州,并不征收人头税,百姓不用担心人口问题,都是实打实登记家中的人口,但凡故意冒领土地的,将受到严惩,甚至取消土地分配权。

    在登记人口、分配土地的同时,官员们也向百姓门宣传,从明年开始,所有的土地都要纳税,上至知州、府衙公职人员,下至士兵、商人、农户,都是十五税一。

    李自成给所有人员分发土地,乃是为了保障人人有饭吃,商州并非商业繁华的城市,完全经商,除了少量的大户,很难丰衣足食,有了农田,就有了粮食上的保障,而官员分配了土地,主要是起带头作用,在赋税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纳税的义务。

    对于官员、商人们来说,自己很难有时间亲自种地,但他们可以将耕地出租,除了上交赋税,以及付给代耕百姓的提成,总还有些剩余,相当于白得,他们自然成为纳税的先锋。

    相比于农业税,向商户征收工商税,就让商户们十分不满。

    普通的商户,也和耕作的百姓一样,原本也承担着朝廷的辽饷、练饷、剿饷,只有官员、富商大户、士绅才能幸免,但在这三饷之外,朝廷原本并不征收工商税。

    天命军来到商州,取消了辽饷、练饷、剿饷,无论是农民还商人,都是十分欢迎,不过农民承担农业税,那是天经地义,数千年来都是如此,但商人要缴纳工商税,却是开天辟地,至少大明立国以来,很少征税工商税,天命军为什么要开征工商税?

    邬起宁、单成雄最初分配土地,都是面向城内的百姓,基本上集中了商州所有的工商户,面对着这样的难题,他们在登记人口、分配土地的时候,也挨家挨户宣传了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只有年收入达到五十两的商户,才需要缴纳工商税,年收入在五十两以下的商户,暂时不会征税。

    朝廷征税、加税,都是面对最下层的百姓,而天命都督府的税法,却是反其道而行,主要是针对财富比较集中的商人、士绅、官员。

    也许这样做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工商不发达的时代,主要向百姓征税,可以保护工商业的萌芽,让工商业快速壮大,等到工商业发展成熟了,就可以反哺农业,甚至取消农业税,但现在的华夏,无论是朝廷的属地,还是天命军的属地,百姓都已经困苦不堪,天命都督府首先要保证百姓“有饭吃”,至于工商业的发展,李自成虽然十分看重,但地位反而退居其次了。

    知州邬起宁在分配土地的时候,都会与商户签订纳税协议,拒绝签订纳税协议的人,都是暂缓分配土地,待土地分配完毕之后,再行处置。

    也有一些商户打政策差,明明年收入达到五十两,却要隐瞒部分收入,致使年收入变成五十两之下,便不用缴纳工商税。

    州府为了给这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会与他们签订纳税的合约,如果年收入的确在五十两之下,自然不用缴纳工商税,一旦查出偷税漏税,必须缴纳双倍的工商税,必要的时候,还会取消土地分配权,甚至逮捕入狱。

    祖哨典是审判官,无权干涉民政,也不参与土地分配,但他却急急忙忙将衙门开起来,最近一段时间,并无刑名案件,听说有商户可能规避律法,便主动将事件揽过来,严格审查这些商户的实际年收入。

    天命军今年并不征税,但可以作为明年征税的参考,原本有些心事的商户,见自己上了审判官大人的黑名单,心中不免嘀咕起来。

    等商州的民政正常运转起来,李自成带着郑国栋出了北城门。

    上次他告诉李自成,沿着丹水,在西北方向,距离商州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鼎龙山,山上可以建立小型的关隘。

    实地看看,如果真能阻止西安的明军南下,李自成自然要将原先的关隘维修城军事要塞,如果没有实质上的作用,也就不用劳民伤财了。

    北城门外,沿着丹水方向,是一条古老的官道,平整度不太理想,但宽度还不错,目测之下,至少有一丈宽,与丹水的走向基本一致。

    “大都督,这就是官道,也叫商山道,万历年间有过维修,春秋时期,据说叫商於古道……”郑国栋驻守商州的时间较长,对这条官道的来龙去脉,已经发生在这条管道上的战争,那是娓娓道来。

    不知不觉之间,前面巍然出现一座山峰,李自成抬头一看,山势并不高,却是十分陡峭,半山腰上,隐隐有砖石堆积而成的一些茅草屋。

    郑国栋见李自成停下战马,忙道:“大都督,这就是鼎龙山了!”

    鼎龙山?李自成沿着山峰转了大半圈,怎么也看不到“龙”的迹象,鼎龙山左侧依偎着山谷,无法绕行,右侧基本上对着官道,如果在半山腰上建立工事,用弓箭就可以封锁官道。

    他没有说话,思索片刻,方才指着半山腰的茅屋,道:“这就是你所说的鼎龙寨?”

    “此处只是零星的茅屋,真正的鼎龙寨,是在东面,”郑国栋向东面一指,道:“此处原本是百姓们自发建立的村寨,但官府认为村寨太过险要,有可能阻断商山道,便强行将百姓迁移了。”

    李自成决定看看山寨,便下了战马,跟着郑国栋,沿着山间曲折小道登上鼎龙山,东面的半山腰上,果然有一块百亩大小的平地,外侧是一道石墙,石墙上有小孔,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山下的官道。

    郑国栋跟上来,道:“大都督,如果将此处建为军事要塞,东可视熊耳山态势,知明兵动向;北可扼麻街,断六百商於古道;东南出官道,可以州城为依托;南视南秦川,可遥视从南方入商之敌。”

    李自成点点头,南面的南秦川,他已经有了想法,主要还是对付北面的来犯之敌,如果将战场放在鼎龙山,可以保证后方商州的安全,至少不会对商州城造成破坏。

    鼎龙山距离商州不过十五里,只要能守住鼎龙寨,可以从商州快速得到补给……

    “国栋,依你之见,这鼎龙寨该如何修缮?”

    郑国栋得到大都督的信任,心中十分高兴,“大都督,这儿原先不过是百姓居住的村寨,外面的寨墙必须加厚,两侧的石墙,必须延伸至山体……”

    李自成四面扫视着,觉得外侧可以作战的面太小,如果明军来袭,鼎龙寨面向官道的一侧,不到两百步,如果是射箭,最多有二百名左右的士兵,很难真正封锁官道,如果明军突破官道,既可能四面围攻鼎龙山,切断天命军的补给线,也有可能直接攻打商州。

    他的目标,还是将郑国栋的这个千户,放在鼎龙寨。

    “国栋,如果让你驻守在鼎龙寨,你觉得能封锁官道,阻止明军南下商州吗?”

    “这个……”

    “国栋,面向官道的这一侧,最多能放二百弓箭手,万一遇上朝廷的大军,即便一个千户全部驻扎鼎龙寨,也很难封锁官道!”

    郑国栋的面色有些不好看,支吾着道:“属下倒没想到这个问题……大都督……”

    李自成打量着后面的鼎龙山,道:“国栋,山上巨石甚多,如果将外侧的寨墙建为两层,不,三层,就可以部署更多的士兵……”

    “啊……”郑国栋一时惊呆了,他根本没想到将防线向空中发展,思索良久,方道:“属下明白了,寨墙不仅变高了,也要增厚,还有可能抵御火炮,只是这三层的防线……”

    “这些事情,交给城中的工匠们,”李自成拍拍郑国栋的膀子,“国栋,这个鼎龙寨,我就交给你了,你属下的那个千户,原本就是士兵,稍稍操训一断时间,立即着他们来鼎龙山,尽快将完善鼎龙寨的石墙!”

    “交给属下……”郑国栋大喜,忙拱手道:“属下多谢大都督信任!”

    李自成回到商州城,一面给宋文传讯,让第七营东移,尽快占据镇安、山阳两县,将原先汉中府、兴安县,与商州连成一片。

    随后召见了鲁大志,给他留下五个百户的步兵,让他驻守商州城。

    李自成带着自己的亲兵,加上鲁大志部五个百户的步兵,沿着丹水沿岸的官道南下,连破龙驹寨、武关。

    龙驹寨只是一个人口稍多的大镇,既没有城墙,也没有明军驻守,天命军只是穿越而过,在向百姓宣传天命都督府的同时,临时征召了一个总旗的士兵,驻守龙驹寨。

    武关才是李自成关注的重点。

    武关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关城周长三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

    城东五里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为武关屏蔽,出入武关,必经吊桥岭,史称其“关中东南门户”,且有“百二秦关”之誉,意思是说,如果攻击的敌军有百万,守军只需两万即可。

    万历年间,武关得到修缮,但沿着丹水,武关的南北,均为朝廷的属地,武关逐渐失去了边疆的关隘地位,关城内实际上只有两个百户的明军,天命军突然出现在背面,几乎兵不血刃就迫降了守军。

    李自成从降兵中挑选了一个百户的士兵,又从鲁大志的步兵中分出一个百户,共同驻守武关。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