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路遇太子
武媚点头给顾青做了一碗面条,看着自己的夫君吃完。
中原的另一边,随着季风的风向转变,高句丽王知道南下征讨倭国的时机就快到了,眼下高句丽最稀缺就是兵力和武器,看向一旁的长安派来帮助自己的官员说道,“你们的陛下还是不能给我火器吗?”
“尊敬的高句丽王。”这个官员微笑着说道,“火器乃我大唐重器,不能轻易给予他们,高句丽王也放心,到了必要的时刻我们中原一定回来支援高句丽了,奏报送往关中已经有些时日,想必已经到了长安,只要得到陛下的允许,自可全力攻打倭国,大唐一定会有援手。”
“我想再冬季攻打倭国。”高句丽王眼神森冷,“我要在倭国撕下一块肥肉,来喂养我的高句丽。”
“自是这样。”这个来自长安的官员也微笑说着。
高句丽深吸一口气,“我只有一个要求,粮草足够多的粮草。”
“好!”
————————————————分割线
高句丽正在整军备战,朝堂上也再次为了高句丽的事情再次议论了起来,身为朝堂新派代表的尚书省正在和那些老臣争论着要不要出兵支援高句丽。
许敬宗任由尚书省的年轻官员和老臣们争论,自己一言不发!
对于有些事情可以在陛下面前表现,但是对于重大绝策面前还是不能随便出头。
想上进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
老臣们纷纷希望大唐可以出兵,但是新派的一头不希望出兵,这个关头最有话语权的国公将军们纷纷都像是约好了一般谁都不说话。
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冒头,要是讲错了可是要背锅的,李义府也深得此道。
李二看着朝堂上古怪的气氛也是好笑,召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房玄龄,褚遂良到甘露殿议事,就散了朝。
朝会结束之后,李泰和顾青说着朝中的事情,“你说我们应不应该出兵,当初高句丽与倭国之间的事情,可是你一手铺下去的路。”
“也该来了吧。”顾青看着村口的方向。
“什么该来了。”李泰一脸迷茫。
村口果然出现了一匹快马,来人是一个传旨意侍卫,策马来到顾青的近前,“陛下有旨,请顾县候火速入宫商议高句丽之策。”
“果然只有一匹马。”顾青懒洋洋起身,“你下来,把你的马给我。”
“啊,那卑职怎么办。”骑马而的侍卫一脸迷茫。
“不是说我要速速入宫啊?你难道我跑着去吗,还有没有点人文关怀了。”顾青说着话,“你下来。”
“可是顾县候可以和卑职做同一匹马去的。”侍卫又说道。
“你给我下来!”一旁的李泰忍不住了喝道,“两个男人骑一匹马儿膈应不膈应,你们下次就不能多带一匹马儿吗?”
“是卑职疏忽。”那侍卫立刻翻身下马。
顾青骑上马儿说着,“胖子,我先去一趟。”
“快去快回吧。”李泰说着话。
一路策马来到长安城门前,顾青熟门熟路走入长安城,来到宫门前侍卫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尚书令,陛下有旨速速入甘露殿。”
“我知道了。”顾青加快脚步往着甘露殿方向而去。
一路撞到了也正要去甘露殿的太子,“太子殿下,这么巧,也去甘露殿。”
李承乾点头,看着顾青放慢脚步,“正是去甘露殿,顾县候,那书院的事情……”
“不是已经交给太子殿下夫子了吗?”顾青僵硬笑着,“莫非太子殿下觉得不够。”
“顾青,你是在糊弄孤吗?”李承乾皮笑肉不笑说着,“上次那些夫子明明就是你刚召入书院转手就送给了孤。”
“哦,其实在下也是没有想好,只是那些新来的夫子刚来到我的书院,就想着入太子的书院。”顾青一脸笑呵呵,甩锅极其熟练,“太子殿下的书院,太子殿下又是储君,哎呀!不得了,到了未来太子书院的学子岂不是天子门生,可了不得!”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笑了,笑的很激动,尤其是天子门生四个字,未来自己真会是成为天子,莫非顾青是这么认为的,突然间好像对顾青的这件事,不怎么生气了。
清风一吹脑袋一醒,李承乾好像明白了什么,“顾青,你还是在糊弄孤!”
“哪有。”顾青摇动手中的扇子速度越来越快,“太子殿下,你看今日的天气多么好,风景多么的美丽,所以咱们不要在讨论这种煞风景的话题了好吗。”
“怎么煞风景了。”李承乾苦笑连连,“孤发现和你这人说话就……”
“是不是我的话犹如醍醐灌顶。”
“非也!”李承乾走到甘露殿前停下脚步,“和你这种人讲道理会折寿。”
“过奖过奖。”顾青连连拱手。
李承乾:“……”
甘露殿里没有什么议论的声音,一个小太监走来说道,“太子殿下,尚书令请进吧。”
太子殿下走在前方,顾青走在后头一路跟着进入甘露殿,然后直接就站在了最末尾的褚遂良旁边。
程咬金瞪了顾青一眼心想着这小子怎么不站到武将这一边。
“顾青!”李二开口说着,“你觉得该不该出兵支援高句丽,攻打倭国。”
走出朝班,顾青说着:“陛下,臣以为大唐不必出兵,出一些粮草就足够了,当然了支持还是有必要的,不过我们可以在精神上支持一下这样就够了,然后山海关为起点,我们在山海关建立一个港口准备海战。”
“海战?”李二疑惑了。
程咬金的眼睛冒出一道精光,看着顾青的眼神绿油油的像是看到了银矿。
“顾青,你说说你的想法。”李二开口说着。
现在的山海关也太磕碜了,其实按现在来看贞观一朝主要的防御还是和汉代一样是在河西路走廊和雁门关,防备游牧的草原蛮子为主,当女真发迹起来以后,到了明代才开始真正的重建山海关,山海关的位置很重要,是连接东北一带的枢纽,而且海靠海南下直指高句丽和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