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策行三国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策行三国 作者:庄不周 更新时间:2020-05-20 12:06:59 本书:699.86万字 本章:2317字
  • 第1167章 润物无声

  • 孙策将两份文书看了一遍,递了回去。

    庞统走了过来,递给孙策一杯果浆,然后在一旁坐下,与孙策、郭嘉围成一圈。孙翊和陆议抬着沙盘走了过来,将沙盘铺在地上,又将代表不同势力的小旗插在相应的位置。

    孙策盯着沙盘,沉默不语。

    天子坐镇关中,曹操入益州,又抢占了汉中。刘虞被公孙瓒斩杀,幽州正战得激烈,天子派张则入幽州,如果能够如愿以偿,朝廷的实力将得到扩张。熬过这个饥荒后,朝廷就有翻盘的机会。

    至少在他们看来如此。

    东南有钱有粮,但是没马。这是南方政权的致命软肋。在冷兵器时间,没有充足的战马资源就是先天不足。北宋之所以富而不强,先是被辽、西夏虐,后来又被金虐,直到靖康之耻,既是以文制武的国策有问题,也是燕云十六州的丧失导致北宋的战马资源控制在敌人手中,无法在战场上掌握主动。

    “这是谁的建议?心思很大啊。”孙策感慨不已。

    “天子在南山避暑挖野菜,大部分郎官都留在长安,我们无法得到详细的情况,只知道结果。不过这份诏书出来之前,侍中刘晔去过司徒府,后来又赶到南山,幽州从事田畴与他同行,从各种迹象来看,刘晔在其中起了作用。士孙瑞的态度有所改变,他赶往蓝田接收粮食,避开了王允。”

    提到刘晔,孙策就有些头疼。毫无疑问,刘晔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谋士之一。在史书里,他和郭嘉、程昱同传,有谋必中,只不过他是刘氏宗室,曹操、曹丕对他的信任远远不如郭嘉,导致刘晔的计策常常得不到实施。如果曹操像信任郭嘉一样信任刘晔,刘备很可能无法割据益州。他在历史上留下一个高才薄名的评价,是因为他不与时人交接,但即使是不喜欢他的人也不能否定他的高才。

    现在,刘晔成了天子的亲信,比追随曹操还要如鱼得水。

    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即使有心理准备,孙策也常常感到郁闷。刘晔、刘巴,你们伤害了我,一个从我的地盘上跑掉,一个置父辈交情于不顾,非要跑到长安去,就因为你们都姓刘?

    “张则能稳住幽州吗?”

    “很有可能。”郭嘉笑了笑。“从长远来看,这对我们不利。不过,从眼前的形势来看,最难受的还是袁绍。袁绍一心想取幽州,控制战马来源,现在朝廷派张则前往幽州,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我们要考虑袁绍暂时放弃南下,全力争夺幽州的可能性。”郭嘉将一面代表朝廷的小旗插在幽州,又将代表袁绍的小旗北移。“幽州将迎来一场混战,我们也许可以提前下手,安排人参与其中。”

    孙策盯着沙盘不吭声。他原本就有安排太史慈入幽州的计划,但时机还不成熟,青徐还没有到手,仓促安排太史慈入幽州,只能靠海运提供补给,等于孤军深入,把希望寄托在太史慈一个人身上,这个难度太大了。如果是短时间能决胜负,可以冒一下险,长期僵持,冒险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让军谋们推演一下,看看我们是否支撑得起。”

    郭嘉眨眨眼睛,欲言又止。孙策这么说,等于否决了他的意见。错过这个混战的机会,等张则或者袁绍在幽州站稳脚跟,以后再想派太史慈入幽州可就难了。

    庞统慢吞吞地说道:“祭酒,我不赞成你的意见。”

    “为什么?”

    “幽州的确对我们很重要,但幽州本身的弱点也非常明显。没有足够的粮赋支持,幽州无法自给自足。刘虞能稳住幽州,一是因为他屯田有成,二是他罢省屯兵,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如今战事大起,屯田会受损,而养兵数量却大增,没有外部支援,幽州无法坚持太久。就算张则能稳住幽州,朝廷能给他提供钱粮支援吗?依我之见,与其跨海争幽州,不如趁着公孙瓒、袁绍自顾不暇,争青州。”

    孙策想了想,轻笑一声:“士元,你这是远交近攻之计啊。”

    庞统也笑笑。“将军,我是觉得幽州难鲸吞,青州却可以蚕食。以前朝廷每年要从青州、冀州割两亿补充幽州,如果我们能占领青州,就算袁绍击败张则,占据幽州,由冀州独立承担这两亿的支出,时间长了也难以为继。对我们来说,占据青州,就可以在青州建立港口,水师有了补给点,更能发挥作用。”

    孙策觉得有理,却没有立刻表明态度。“士元,你也领一部分军谋进行推演,看看哪种方案更稳妥,到时候综合大家的意见,择善而从。奉孝,你看呢?”

    郭嘉笑道:“行啊,我也觉得士元这个方案从经济角度考虑,着眼于长远,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他看看庞统。“你是不是和你从兄见过面了?这个方案听起来有点他的影子。”

    庞统笑了,拱手道:“祭酒真是慧眼如炬,什么都瞒不过你。我这次去南阳,途经颍川,与我从兄见了一面,谈了不少。他最近在写一部《盐铁论考释》,我读了一下,有些收获。”

    “这书他写了快三四年了吧,终于完成了?”

    “刚刚完成初稿,还在修订。”庞统笑道:“能这么快写成初稿,还要多谢祭酒的帮忙,如果不是颍川士子陆续出仕,分担他的压力,再给他十年,他也写不完这部书。尤其是郡丞枣祗,他对屯田很有研究,帮了大忙,这部《盐铁论考释》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由他亲自执笔,我从兄说,将来印行时一定要将他列为作者,荣辱与共。”

    郭嘉笑笑。“这么说,你从兄这个颍川太守是做稳了,将来再进一步,下一步可以考虑河南尹了,将来做个大司农也是绰绰有余。”

    “谢祭酒吉言。真有那一天,一定重谢祭酒。”

    两人相视而笑。孙策也笑了。庞山民能稳住颍川,吸收颍川士子入仕,说明他的人才政策初见成效,作为汝颍士人集团重镇的颍川已经有士子愿意与他合作,至少不会排斥他了。这是一个不错的进步。

    庞统转身又对孙策说道:“将军,除了郭祭酒之外,还有一个人帮了很大忙,希望将军能够予以回应。”

    “谁?”

    “李元礼之子,李瓒李元珪,他托我从兄相请,想见袁显思一面。”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