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儒门的未来
刘备一惊,连忙收起笑容,深施一礼。
“将军,我刚从许劭府中回来,听说将军回城了,特地赶来拜见。”
“你消息挺灵通啊。”孙策笑了一声。“我昨晚刚回来,你今天早上就知道了。”
刘备恢复了镇定,陪笑道:“将军英武,平舆士民景仰,一传十,十传百,只要不闭目塞听,想不知道也难。”
“哈哈,刘从事,你真会说话,难怪家父对你印象不错,夸我为他推荐了一个人才。怎么样,许劭怎么评鉴你的,给了个什么评语?”
刘备苦笑着摇摇头。“他不肯置一辞,只是劝我多读书,多与汝颍士人交往,我搞不懂他是什么意思,正想向将军请教呢。”
孙策倒没什么意外。许劭月旦评名扬天下,虽说命中率不高,但能混这么久,消息灵通还是强于一般人的。刘备这几个月搞了这么多事,仅是战功就给他添了两笔,许劭不可能对他一无所知,估计也看不上这个武夫,懒得跟他说话。只是这样一来,他想通过刘备释放善意的计划就失败了,还得依靠袁权的夫人外交。
“一介迂腐书生,别把他当回事。你在平舆休息两天吧,反正武周他们在忙,蔡家的武力也被解除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多谢将军关心,我想还是赶去项县,早点上任。令尊孙豫州也是这个意思。”
孙策也不勉强,又和刘备闲聊了几句,便分手告别。刘备带着关羽三人匆匆离城,向项县去了。孙策来到隔壁的太守府,和张昭见面。豫州的麻烦主要就是汝南的麻烦,张昭这个汝南太守至关重要。他有必要和张昭进行深入交流,而且必须亲自去办。
张昭正在太守府中忙碌,得知孙策来了,放下手中的公务,亲自将孙策迎到堂上。孙策入座之后,他首先介绍了浚仪的战事、洛阳的形势,又说明了自己拿蔡家、曹家开刀的目的。这些事,张昭都知道,但由他亲自介绍一下,能充分表示他对张昭的尊重。尤其是将项长刘成调到州牧府,他要向张昭做一个解释。
果不其然,张昭抚着胡须,连连点头,眼神欣慰。“将军不急不徐,颇有章法,豫州世家做得实在太过分了,如果不加以整顿,他们迟早会将整个豫州瓜分掉,更多的平民不是成为他们的附庸,就是成为流民,甚至成为流寇,哪里还有什么太平可言。”
“能得到府君的首肯,我这件事就已经办成了一半。”孙策松了一口气。虽说他和张昭的出发点未必完全一致,但是张昭不反对就是好事。张昭是标准的儒生,他比张纮还是守旧,更倾向于世家,他如果出言反对,孙策一点也不意外,但这件事就不能让他插手了,只能由州牧府来执行。
说完了公务,孙策又道:“久闻府君精研典籍,我能请教府君一个问题吗?”
“将军居然对学术有兴趣?”张昭笑道:“以将军的聪慧,若能折节好学,将来成就必然不俗,恐怕一般的士子都无法与将军抗衡。府君有什么问题,但问无妨。”
孙策笑笑,没上张昭的当。我可不想做学者。“府君,你为什么要读书?”
“什么?”
“我想知道府君为什么要读书。是为利禄,还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你身为读书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昭很意外,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缓缓说道:“将军问的不是学术,而是读书人的志向,可见这段时间又有进益,已入治道门径。昭虽学术不明,敢为将军解说一二。不少人读书是为了入仕,但真正的读书人却不会将利禄当成全部的目标,夫子当年周游天下,明知道德仁义不能行,却不肯屈从阿世,何也?他说得很清楚,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真正的读书人为的是仁,是义,是道,入仕不是为了自己的富贵,而是要造福于人,有利于天下,不负平生所学。为了这个目标,才会有那么多人前仆而后继,甚至慷慨赴死。如果只是为了富贵,他们何至于此?他们熟知史事,学问渊博,不少人才兼文武,在朝能辅政,在边能御敌,如果肯趋炎附势,难道会不如那些浊流?”
孙策沉吟着,微微点头。所谓清流中的确有不少眼高手低的书生,比如孔融之流,可是能文能武的干才也不少,比如李膺,比如张奂,如果只是为了富贵,他们比任何人都强。但李膺与宦官不屈不挠的斗争,张奂被宦官所欺,不惜放弃封侯以示反抗。他们的做事方式也许太偏激,但他们的确有气节。
东汉士人有气节,这是后人公认的事,但是很可惜,这些气节像瓷器一样精美而易碎,在曹氏、司马氏——尤其是司马氏——的连番摧折后,这些美好的幻影纷纷破碎,读书人的理想破灭,转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或是佯狂避世,或是装疯卖傻,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听起来很风光,其实背后全是血泪。
孙策不是读书人,也不怎么喜欢这些天真的读书人,但他也清楚,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有文化的人,他要想扭转华夏文明的发展方向,或者想孙家天下长治久安,争霸天下只是第一步,改造读书人的思想才是重中之重,要不然就算他建立了孙家王朝也不过是一个霸主,和历史上的曹魏没什么区别,最终还会被世家翻盘。
“府君,如果我说我对夫子之道有不同意见,你会不会觉得我太狂妄?”
张昭微微一笑。“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将军所言只要有理,夫子都不会觉得你狂妄,更何况是我?将军对夫子之道有什么不同意见?”
“我觉得夫子对技术重视不够,动辄说什么奇技淫巧,这一点不如墨门。”
张昭笑了。“将军所言有两个疏漏:首先,儒门反对的奇技淫巧,而不是所有的技术。鼓励农桑的循吏即不是文法吏,也不是任性使气的墨门游侠,恰恰是服膺儒学的读书人。其次,儒门只是反对过度重视技术而忽视了道本,道门却是反对所有的机心,甚至连机槔这样的东西都不肯用。天下学问,虽说百家争鸣,但之前是非儒则墨,之后是非儒则道,如今墨门没落,道门退隐,岂是偶然?”
孙策扬扬眉。“没错,墨门没落,道门退隐,如今只有儒门兴盛,可是这只能说明儒门强于墨道,并不能说明儒门就完美无缺。如果抱残守缺,儒门迟早也将步墨门、道门后尘,成为帝王粉饰太平的工具,至于儒门汲汲以求的仁义和太平,恐怕永远都不会有实现的可能。”
张昭脸上的笑容淡去,他抚着胡须,眼神微缩,一言不发。过了良久,他缓缓说道:“将军有何高见?”
孙策轻声笑道:“依我之见,儒门就和大汉一样,也到了革故鼎新的时候,要么浴火重生,要么归于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