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明廷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明廷 作者:官笙 更新时间:2020-05-11 10:57:11 本书:183.06万字 本章:2243字
  • 第504章 李定国

  • 周正望着北方,道:“有一个叫李定国的,你给我找来。”

    杨绳武完全不记得这个人,毕竟那一次抓来了上百人,道:“是,下官这就命人去找。”

    周正这次来,主要就是为了这个人,看着北方,感受着凛冽的含义,道:“蒙古有什么动静?”

    杨绳武道:“大人,建虏近年对蒙古各部是拉拢打压,察哈尔部已经消亡,建虏与漠北,漠西蒙古走的十分的近,倒是没有寇边……”

    在严酷的天灾之下,明朝固然被重创,草原民族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他们人口稀少,相对容易承受,但也让他们失去了以往的威风,渐渐的龟缩不出,默默抵抗灾情。

    周正盯着北方,道:“军情处主要是负责收集,刺探军情,现在我大明稍微稳定,但不能大意,对于军情处的事务,你要多支持。”

    派出一些侦骑,斥候,或者策反一些人,每个统帅都会做,杨绳武并不奇怪,抬起手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谨慎的盯着北方,做好京畿的防卫。”

    崇祯二年,建虏从喜峰口入塞,第一个被杀的,就是蓟镇总督。

    周正微笑点点头,道:“走,去其他地方看看。”

    杨绳武连忙应着,陪着周正四处走着。

    到了晚间,周正与杨绳武见过蓟镇各路官员,安抚一阵,便趁着月光,慢慢的散步,说着事情。

    周正看着来回巡逻的士兵,道:“关于军饷,你应该知道,朝廷出不了多少,大部分还得我们屯田或者想办法自筹。我的要求不高,你们蓟镇出一成,朝廷一成,其他的,从辽东,天津卫那边补足,你有什么想法?”

    杨绳武哪敢有想法,就差跪地了,连忙道:“下官没有想法,蓟镇一成,还是能出的。”

    周正嗯了声,漫步着,道:“开源节流得并举,你们蓟镇的的贪腐情况也十分严重,你要是下不去手,本官会派人来。”

    这个大概是所有上位者都不想干的事情了,反腐,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且容易连累自身的苦活,危险活。

    杨绳武知道辽东一直在做这个,暗暗咬牙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下决心,刮骨疗毒,绝不让大人为难!”

    周正神情平淡,道:“那就好。蓟镇,辽东的军队很快就会进行轮调,我也会进行必要的核查,你要做好准备,兵甲武器,会进行统一的更换,各方面事情比较复杂,到时候,你到宁远,我们一起开个大会,定下具体规矩办法,以免出乱子。”

    杨绳武渐渐听出味道了,这位督师大人,是要对他所辖的军队进行严厉的整顿了。

    杨绳武默默一阵,道:“下官遵命。”

    周正瞥了他一眼,本想说对军队重新架构的事,估摸着杨绳武未必能接受,还得徐徐图之,道:“也不要有压力,军中贪腐不是一日两日了,我们也不能求一天就扫干净。”

    杨绳武连忙道:“是。”

    他收起了之前的放松,不敢大意。

    两人走着,说着,很快,一队士兵押着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出现在周正两人身前。

    领头的小旗行礼之后,道:“大人,李定国押到!”

    李定国虽然穿着囚服,头发散乱,面上灰尘遍布,但还是看着十分俊朗,并且比周正还高半个头。

    他神色有些黯然,看着周正,眼神里皆是淡漠之色。

    杨绳武冷哼一声,道:“见到督师大人,还不下跪!”

    李定国瞥了杨绳武一眼,语气不善道:“朝廷的鹰犬,我为什么要跪?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杨绳武顿时大怒,刚要说话,周正抬起手阻止了他,道:“杀你还不容易?张献忠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无非是朝廷还要诱降其他匪寇,现在西北差不多平定了,死期快该到了。”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张献忠对他极其信任,因此李定国将张献忠视为其父。

    听着周正的话,李定国脸色骤变,盯着周正冷声道:“杀我义父又能如何?大明早就该亡了,你以为你平定了西北?可笑!你知道西北多少人吃不上饭,又有多少贪官污吏在欺压百姓?告诉你们,只要明朝不亡,西北永远不会被平定!”

    杨绳武面露怒容,这个乱匪还真是大言不惭!

    周正审视着李定国,想了想,道:“我看过你的资料,潜力不错。跟我去辽东吧,给你个前程。”

    李定国张口就要大骂拒绝,但看着周正眼神陡然闪过的厉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义父张献忠的生死就在周正手里。

    李定国面无表情,漠然相对。

    周正也不着急,有的时间调教,让人带走,与杨绳武继续说着事情。

    到了五月的时候,西北的情形进一步好转。虽然各巡抚,总督等争权夺利,但对剿匪也视为第一等功劳,加上大匪已经被消灭,他们行动起来十分轻松,西北的各种小乱匪进一步消灭,出现了天启五年以来,最为稳定,祥和的局面。

    这些功劳,自然不会加诸到周正或者杨嗣昌身上,全都归功于首辅周延儒,这位首辅的声望顿时大增,朝野信赖,崇祯更为倚重。

    伴随着西北抚定,出现了另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西北五省的‘赈灾’,刨去不说军队的军饷,依旧需要不可计数的钱粮,并且在天灾之下,不是一年两年。

    国库的窘迫,令朝廷,崇祯无比头疼。

    户部已经欠周氏票号两百多万两银子,李侍问不想再借,难题就推到了上面。

    最终崇祯还是进行了摊派,总数二百七十万两,摊到十三省每个县的头上,要求限时上缴。

    周正在辽东,天津卫,山东来来回回,他要忙的事情太多。

    在处理完山东的事情,赶往山海关的路上,挂着盐课副提举的丁琪坐在马车上,道:“二哥,我与李尚书谈过,想在朝廷小范围用我们票号发出的银票给官员发放俸禄,被拒绝了。李尚书,近来对票号好像十分警觉,并且在筹措想要归还我们的欠银。”

    周正坐在马车上,稍一思索就明白了,道:“这位李尚书还算厚道,想着还钱,要是其他人,怕是不但不还,还会想着侵吞我们。”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