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孙策北上
“任城已破!烈火焚城?”
孙策拍案而起,眼眸之中,先是闪烁出了一丝异常凌厉的光,震惊中满溢杀机,但很快又微微收敛,莫名的变得柔和起来,最后竟是抚掌大笑:“曹孟德苦心造诣,自以为算尽了天下英雄,岂不知争雄天下,实力为本,到头来还是免不了机关算尽呐。”
他也不等别人答话,自顾自的点点头,笑道:“王鹏举啊王鹏举,果然是某命中注定的对手,非某出马,不能降你!”
孙策自言自语说得热闹,帐下众将却是面面相觑。
盟军已经陷入了全面的颓势,青州军气焰暴涨,就算是存心看曹艹不爽,也没必要这么高兴吧?须知唇亡齿寒,若是曹艹真的大败,单凭江东军一家要如何与青州的常胜之师交锋?而且看主公这架势,似乎是这就要北上了?
“主公当真有意北上?”江东的三老将中,资格最老的程普留守秣陵不在,此刻黄盖也是义不容辞,出言提醒道:“徐州张颌乃是河北上将,那庞统之谋略亦不在青州中枢的诸葛亮之下,更有甘宁、徐盛这样的勇将为臂助,不可小觑啊!”
江东、淮南联军攻打睢安,徐州军并未迎战,但若据此看轻了张颌,那就大错特错了。青州军在睢安本来就没有驻军,仓促增援,也占不到地利的便宜,在郡内开战,把当地打得一团糟的话,还会招来当地士民的怨恨,得不偿失,故而张颌按兵不动。
袁术的兵马军纪很差,袁术本人又无意加以约束,大军开进睢安后,自然和蝗虫过境差不多,直接就是一片狼藉了。
等江东军赶到睢安,情况才稍有好转,但人心向背已经是无法改变了的。当地人明面上没有什么过激行动,但暗地里不知有多怀念青州军,如果怨念能杀人的话,袁术和他的淮南军恐怕连渣子都不剩了。
对袁术心存怨恨的远不止睢安本地人,因为王羽设立睢安郡的时候,拉拢了一大批淮南豪强来做生意。两年下来,这些人都赚得钵满盆满,虽然还谈不上和王羽一个鼻孔出气,单这些人对睢安的着紧,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可想而知,若有朝一曰,青州军反攻睢安、淮南,大军所到之处,箪食壶浆、焚香扫地等热烈欢迎的场景肯定少不了,就算有人打开城门接应青州军,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当然,江东军和袁术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就在近期之内,吞并淮南的计划就要展开。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淮南士民对袁术的怨恨应该不会转移到江东身上。不过,大义什么的,其实只能骗骗无知之人,利益才是根本。
江东军入主淮南之后,想要赢得当地士民的拥护,至少得让豪强们恢复开战前,能通过睢安享受到的好处才行。
想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很难,睢安是靠商业起家的,算是南北交流的枢纽,现在南北两大势力全面交火,战得如火如荼,任凭孙策有天大的本事,在彻底击败王羽之前,也不可能让睢安尽复旧观。
利益满足不了,就只能强行弹压,淮南这块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考虑到袁术的余党,至少也要留下两三万兵马才算比较安全。
如果孙策北上,那么留守淮南的部队就要做好准备,面对徐州军的进攻。虽说广陵的陈家和王羽有不少的恩怨,但开战之后,这家人一直没什么动静,显得很乖,往好了想,那对父子是在观望局势,往差了想,说不定他们已经打算改弦易辙了!
在从前,陈家的势力相对于青州来说,根本就微不足道,但现在青州面对诸侯围攻,全面开战,陈家的选择就很有举足轻重的味道了。
对擅长投机的人来说,与其参与围攻,对青州落井下石,试着达成和解,雪中送炭未必不是个好办法。
所以,孙策北上的话,留守部队很有可能面对徐州军全军来袭,若是力量不足,搞不好会被张颌直接席卷淮南,将孙策的北征军变成孤军!
“黄老将军说的没错,”大将朱桓亦是附和道:“虽是联盟作战,但我军的根基在江东,即便最终打败王羽,我军的利益所在也是徐州、淮南,顶多可以再考虑进取青州。中原战场,我军完全没有必要参与进去,那样做的风险也太大了。”
“休穆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呐,主公当三思啊。”众将都是颔首点头,意表赞同。
朱桓考虑事情,是将战后的局面也考量进去了。
群雄逐鹿,可那天下之鼎却只有一尊,战后利益到底如何分配,现在都只是口头上说定的,最终如何分配,还是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抢到手就是谁的。等青州覆灭,这天下还是消停不下来,总是要继续分个高低上下才是。
孙策北上,也许能取胜,并抢占下一些地盘,可那些地盘都远在兖州,甚至冀州,距离江东根据地太远了,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根本算不上什么好处。一旦输了的话,那可就是全盘崩溃了,风险实在太大,也不划算。
现在江东军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理会中原打成什么样,只管按部就班的猛攻徐州,抢地盘!反正曹艹用兵稳健,王羽连出杀手锏,还是伤不到他的根本,即便没有江东军的增援,曹艹挺个三五个月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何况,如今任城已被攻破,张辽、黄忠的大军随时有可能南下增援徐州,攻徐州,本身就是对青州军的一种牵制,也不能算是不顾大局啊。
“退一万步讲,即使曹艹真的战败,我军最终攻打徐州亦是无果,但我军据有江东、淮南、江夏,都是不利骑兵作战的地域,青州军纵胜,我军也有实力与其争夺天下。若是能拿下徐州,半壁江山便已在手,任他三家彼此厮杀,坐观成败不正是当年秦灭六国的态势么?”
张昭手捻长须,也加入了劝谏的行列。
自古文人看军事问题,都有种不切实际的浪漫情怀,特别喜欢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又或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感觉。在张昭看来,拿下袁术后,江东的形势就会变得极其有利,与其冒险北上,与王羽争锋,还不如先把嘴里的嚼烂了,形成可进可退的局面。
文武众臣难得的达成了共识,连弟弟孙权,也是点头不迭,跃跃欲试想要发言的样子,唯一理解自己心情的挚友周瑜不在身边,孙策显得格外孤独。
“大兄,”见孙策脸色铁青,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孙权站出来打圆场了。
“眼下袁术尚在寿春城中安坐,公瑾兄虽然足智多谋,但他以少量精锐,图谋坐拥雄兵坚城的目标,到底能否成事,还在两可之间。若是有个万一,大兄又不在,该当如何是好?即便大兄一定要去战那王鹏举,至少也缓过这几天方是。”
孙权劝说得很委婉,不是直接劝阻,只是劝孙策缓一缓,两人又是亲兄弟的身份,孙策的怒气到底还是没发出来。
“仲谋啊,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你以为为兄为何一意要北上?半壁江山?哼,你这是什么都没看明白啊!”孙策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明里是教训弟弟,但这话显然是说给所有人听的。
众人虽然听得出这层意思,但也不好直接反驳,像黄盖、张昭这些人,脸色都有些差,这是脸面挂不住了。
“先是床弩,然后是重型投石机,青州这些年重视工匠,很是做出了点东西。仲谋,你注意到没有,青州的这些新兵器,都是用于攻坚的,现在拿出来的是这些,谁知道将来还有些什么别的?拥半壁江山,凭借天险防守,你真的认为守得住吗?”
孙策先是盯着弟弟看,孙权受不住他犀利的眼神,低下了头。孙策环视当场,众文武的目光纷纷回避开,不敢与他对视。
说到底,众人还是对孙策北上的前景不够看好。现在兖州的形势不是一般的糟糕,王羽分兵西进,吸引了曹艹的全部主力部队,虽然后者人多势众,却完全没能占到上风,反而是青州军更有主动权一些。
袁术虽然派了刘勋的三万大军北上陈留,但封丘有于禁的一万精锐,定陶还有吕布在,而刘勋那三万军在交战之前,还要经过一场争夺指挥权的内讧……实在让人没办法看好这支援军的前景。
东线这边,夏侯渊的大军倒是打得很英勇,可是,被人烈火焚城在先,已是折了锐气,最终野战落败,伤亡近半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眼下夏侯渊虽然收拢了残兵,退到了巨野城,但郭贡死在了任城,麾下的兵马也大多溃散,夏侯渊这支残兵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了。
孙策这个时候北上,搞不好是会遭受三面夹击的——于禁、吕布打败刘勋应该是不成问题,发现孙策兵到,肯定会和张辽、黄忠一道夹击过来。
即便孙策渡过这道坎,那他很快就要面对王羽的主力了。江东军的骑兵很少,在平原地带与强大的青州精骑对战,还能有个好了?
江东众文武都知道孙策的脾气,不敢把这些话当面说出来,生怕起了反效果,更没法收拾,只能是以沉默来表示抗议。
孙策见状也是无法,表面上江东军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但其实还差得远。军中有老爹孙坚的旧部、有孙家的亲朋故旧、还有地方名士、豪强,他也没办法违逆众人之意,一言而决。
还好他事先做了些准备,这时刚好亮出来。
“宪和,请你对诸位说明一下吧。”
“遵命。”议事厅一角有人做出了回应,快步走到大厅中央,向周围拱手致意:“诸君,涿郡简雍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