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三国第一强兵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三国第一强兵 作者:鲈州鱼 更新时间:2020-01-03 21:46:09 本书:367.75万字 本章:3582字
  • 第673章 泰山压顶

  • 众议纷纷间,王羽一直没发话。

    他发话,很容易就能压下异议,但他不可能一直独断专行到底。时至如今,前世的见闻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除了刘表、刘焉之外,天下的各方势力都和历史同期大有出入。马腾都和曹操联盟对付起董卓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吗?

    青州未来的军事策略,也会逐渐开始变得和政务一样,自己只掌控其大略,具体的细节,则要更多的依靠名臣良将们的智慧。

    集思广益的基调,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确立下来。

    不过听了这么久,王羽发现,文臣方面也没有太新奇的意见,说来说去无非两个方面,风险和收益。

    北征风险大,收益小,西进风险小,收益大,所以大家都支持西进,而非北征。就算北方有事,遣一员上将去助阵就足够了,文臣们甚至提出了两个人选供王羽挑选:徐庶和张颌。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选的确也挺合适,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上将之才,但王羽不打算改变主意。

    “收益问题,本将是这么想的,征讨鲜卑的收益,未必便少,西进的收益,也未必很多。”王羽轻咳一声,缓缓开口:“诸君不要忘记了,当日的高唐之战,我军一战尽歼匈奴两万余骑,收益如何?未必比击破袁绍军的缴获少吧?”

    议政厅内安静下来,一方面是王羽权威所致,另一方面,他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

    从匈奴人那里缴获最多的,就是战马!正是因为这些战利品的存在,青州军骑兵的扩充才这么快,不但风火骑兵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而且各军之中也都有了相当足备的骑兵编制。

    更重要的是,民间的畜力使用率一下提升了近十倍!

    商人需要马,即便有水运之利,但大部分商路还是要用脚踩的;农民也需要马,牛马都能拉犁,牛马犁翻地的速度比人力犁高出不知多少。高唐之战后,青州的繁荣,未尝不是因为匈奴人慷慨的馈赠。

    “那一次,匈奴人是轻兵突袭,只带了马和干粮,没有其他牲畜,当日元直在河东用火牛阵,应该见证了匈奴部落的富庶吧?”

    “确实如此。”徐庶起身应道:“因为在高唐折损了大量青壮,人手不敷使用,所以新单于很慷慨,拿了大量的牲畜出来,换土地、换粮食,结果被寿恩盯上,一口气都给端了,这才有了安邑城下的火牛阵。”

    王羽笑笑道:“如果本将所知不差,鲜卑大举入侵,部落肯定跟在后面不远,所以,这一仗还是很有些赚头的。”

    太史慈一拍大腿,高声附和道:“就是这个理儿,跟着主公打仗,从来就没吃过亏。”武将们都是点头,文臣们虽然觉得王羽这话只提获胜,没提战事不利或胶着该当如何,未免有些不妥,却也不好接茬。

    田丰身为文臣之首,又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倒是没那么多顾虑,皱眉道:“主公此言差异,您自己也说了,高唐之战比较特殊,匈奴人是受邀助战而来,只要面对面的打一场,从正面压倒他们就可以了……我骠骑六军都是百战精锐,装备精良,面对面作战,怕过谁来?”

    “然而……”

    他话锋一转道:“鲜卑人未必肯与您进行决战。正如熹平六年的那一场大战,汉军出塞,檀石槐立刻率众远遁,待汉军势头用尽,再大举合围。若是鲜卑人慑于主公威势,故技重施,我进敌退,我退敌返,这场战事势必旷日良久,纵有缴获,又焉能弥补消耗?”

    王羽点点头,田丰的顾虑很有道理。

    游牧民族,是真正的游击战大行家,骑射无双什么的,只是后世鞑虏的自我吹嘘罢了。全民皆兵,凭借机动力和敌人周旋,这是在先秦两汉时代,草原蛮族唯一的武器。

    历数汉军对匈奴或鲜卑打的败仗,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反击,敌人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等到汉军的补给线拉长到一定程度,四方援军齐至,汉军寡不敌众,补给也跟不上,最后惨败而归。

    至于汉军为什么不吃一堑长一智,王羽也不是很确定,大概就是形势不容易判断吧?毕竟胡骑入寇,都是带着家小的,追击的汉军可能会有种很快就能追上的感觉。有的时候这种感觉是真的,有的时候是胡虏的计谋,甚或胡虏本身也不确定,到底会不会有援兵赶来帮忙。

    这是王羽从吕布的描述结合以想象推断出来的。

    如果被他猜中了,那仗就会变得非常难打,任何一个军事统帅都不会喜欢擅长游击作战的对手,何况还是在草原上和强大的汉军玩了几百年捉迷藏的胡虏呢?

    “具体这一仗会演变成怎样的态势,现在还很难说。”王羽摆摆手,略过了这个很复杂的话题,延续着先前的话题说道:“不过,在减少消耗方面,本将倒是有些想法。”

    “减少消耗?”田丰一愣,心念急转,军队减少消耗,无非是几个办法,在驻地屯垦,因粮于敌,减少出兵数量,除此之外,就没多少削减的余地了。但以北征的状况而言,这几个办法似乎都行不通,但主公说得这么有把握,难道……

    他心中猛然一动,还没等出口询问,就听到王羽清朗的声音响起:“海路!”

    “青州东莱、北海诸郡都修建了不少港口,通过海路,可以连接各地,将各地的产出集中向幽州输送。海路往来,只要有足够的船只和水手即可,相对陆路运输能节省很多,我青州临海之地很多,又有海船,不利用起来岂不是太浪费了?”

    “嗡……”众人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在天下群雄中,青州在航海上投入的资源是最多的,辽东虽然也有航海的船队,可连公孙度自己,都没把航海当做一回事,就只是当做了一个赚外快的来源,直到和青州展开海贸,看到了大量的收益之后,这才有些改观。

    不过海贸和大规模的运输还是两码事,海贸一趟只有几十艘船,而且都是集中在一起出航,一年只走两三趟,可以规避掉不少风险。

    但王羽现在的意思却是要全面展开海上运输,各个临海的郡县要自己组织船队,周而复始,毫不间断的向幽州运送粮草辎重……这是要把烟波浩渺的大海,彻底当成坦途阔道了吗?

    “子义,你刚从海上回来,觉得本将的计划怎么样?”任由众人议论了片刻,王羽突然向太史慈问道。

    “没问题!”太史慈拍拍胸脯,大包大揽道:“连东海的大风大浪都奈何不了咱们,渤海这点小波浪能吓得住谁?”

    “很好!”王羽抚掌笑道:“日前本将已经送信与伯珪兄,言明北上与他会猎于幽州之意。特别向他讨了一个便利,将渔阳郡的漂榆邑要了过来。子义,这一仗,你就当个先锋官,带一支船队先行,抵达漂榆邑之后,在那里建几个港口出来。”

    “啊?”太史慈当即傻眼。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先锋官的职责不错,但大老远的跑过去,就是建个港口,这哪是大军的先锋官啊?压根就是辎重部队的先头部队吧?

    自己兴冲冲从三韩跑回来,就是为了领这么个差事?

    “这差事就你最合适,元福麾下的船队不适合航海,何况我军主力北上之后,更要加强对黄河水道的控制,他分不开身。你有经验,水战也精通,暂且把水军统领的职责担起来,等大军就位之后,我再安排其他任务给你。”

    他二人一问一答,说得极快,其他人没有插嘴的余地,也无心插言,纷纷去看议政厅内挂着的那副幽州的舆图,一看之下,顿时恍然,主公绝对是有预谋的。

    漂榆邑,是渔阳与河间交界处的一个临海港口,也被称为漂榆津。此地正处清、漳二水的入海口,乃是诸水汇聚之所。

    从这里,可以通过水路与幽州大部分地区相连通,如果在这里建个港口,做为北征大军的屯粮之所,还真的是挺方便的。

    安抚了太史慈,王羽自顾自的解释起了他构想出的北征策略:“北征事关重大,可分成几步走,首先,我军以大义之名,罢了刘虞幽州牧的官职,让他回朝中述职,如此一来,就师出有名了,他不肯奉诏,吾自当代天伐之!”

    “圣旨?这还不简单,让人给董卓送个信,告诉他,要是不乖乖的,就等着河东的商道断绝,喝西北风吧。如果他足够乖,本将还可以免费送些机密情报给他。本将从前在洛阳和董卓有些交情,他应该会卖我这个面子。”

    文臣们听得一头汗,这么威逼利诱的,董卓不答应才怪呢。不过这也也好,刘虞最让人顾忌的就是宗室身份,圣旨没办法剥夺他的威望,但打成糊涂官司还是没问题的。

    “与此同时,子义率队勘测海路,在漂榆津建设港口,这方面,法式兄会予以配合,不须担心安全问题。但也不排除刘虞探知情报后,先下手为强,所以子义,你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

    “怕的就是他不来。”一听这话,太史慈乐了。

    “很好,就是要有这样的气势。”王羽微一颔首,又转向了徐晃:“公明,你率部为第二梯队,等关中圣旨一发出来,便即刻率军北上,与关校尉合兵一处,经渤海、河间,往泉州与子义汇合,与易京城一道,对蓟县的刘虞形成夹击之势。”

    “若是刘虞乖乖就范,此战便到此为止,待本将与公孙将军会谈之后,公明便可回军。但以我想来,刘虞不会这么容易放弃,所以,待泰山军就位之后,本将将亲率风火骑兵往易京与公孙军会师,最后羽林军做为后卫部队,沿清河北上,进抵穷河邑……”

    说着,王羽站起身,在舆图上指点出了几个战略方向,然后手猛地向下一挥,断喝道:“待粮草足备,无论鲜卑、乌桓来犯与否,我军都会向蓟县发动全面进击,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平定幽州!”(未完待续。)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