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
  • 阅读设置

    主题:
    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黑体
    字号:
    14px 16px 18px 20px 22px 24px 26px 28px
  • 霸蜀
  • 目录

  • 设置

  • 书架

  • 手机

霸蜀 作者:庄不周 更新时间:2019-12-23 12:42:31 本书:341.91万字 本章:3335字
  • 第230章 分寸

  • 杨仪沮丧的退了出去,诸葛亮脸上的笑容也慢慢的淡了,化作浓得化不开的忧愁。他默默的坐在案前,打量着案上的两份军报,心里的沮丧一点也不比杨仪淡。

    都是失利,两种不同意义的失利,一个是败给了外部的敌人,一个是输给了内部的对手。马谡的失利不仅意味着围歼张郃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法实现,陇右之战尘埃已定,更把他逼到了绝路上,只能接受魏霸的建议,全军退守关中,把关中当成这场战事的唯一战果。

    让诸葛亮觉得难堪的是,这原本就是魏霸的子午谷方略的内容,同样也是后来向朗建议的内容。这两个建议先后被他拒绝了,现在他却迫于形势,不得不转而支持这个建议,承认自己的失误。

    承认自己的失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让诸葛亮难受的不仅仅是颜面的损失,而是多年来的辛苦经营遭到了重大挫折。

    马谡败了,他扶植荆襄系的努力受挫。魏霸父子成为北伐的首功,他削弱异己力量,为集中权力而作的各种努力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马谡啊马谡,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带来了多严重的后果?你是我最器重的战友,现在却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

    诸葛亮越想越气,痛彻心肺。

    霍弋站在一旁,看着诸葛亮发红的眼睛,看着他有些扭曲的面容,暗自叹息。他身为丞相记室,太明白这其中的轻重利害了。可是他无法安慰诸葛亮,这样的事情,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决定,这样的屈辱,也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承受。

    “绍先,拟令。”诸葛亮哑声道。

    “喏。”霍弋应了一声,连忙铺开纸笔,仔细倾听。

    诸葛亮的声音并不响,但是字字清晰,霍弋听了两句,却是脸色一变。他停住了手中的笔,惊讶的站起身来:“丞相,不可!”

    “有什么不可的。”诸葛亮苦笑一声,伸出宽大的手掌,轻轻的向下压了压,示意霍弋坐下。“事到如今,以大局为重,魏家父子也好,汉中诸家也罢,只能以后再说了。”

    霍弋愣了半晌,黯然长叹。

    ……向朗看着手中的军报,惊骇莫名,半天没回过神来。原本红润的脸色变得苍白。胡济见他神情不对,连忙从他手中抢过军报,迅速的扫了一眼,刚看了一半,脸色就变得比向朗的脸色还要难看。

    “襄阳马家,完了。”向朗忽然怒不可遏,一掌拍在书案上,“啪”的一声巨响,震得案上的文书笔墨跳了起来,哗啦啦落了一地。他脸色铁青,咬牙切齿的说道:“这个竖子,年少轻狂,不知进退。说起来头头是道,现在好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天知道死在哪个角落里面,死无葬身之地。”

    向朗怒声咆哮:“他该死,他该死啊!”

    胡济目瞪口呆。向朗为人宽厚,很少和人发火,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向朗如此大声怒斥,而且怒斥的是他平时最欣赏的马谡。马家兄弟待向朗如长辈,马家兄弟待向朗如子弟,他这样斥骂马谡,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向公,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却不容易轻忽。我跟他说过多少遍,兵凶战危,兵凶战危,他就是嘴上敷衍,何尝真的听过我的话?”向朗愤怒的瞪着胡济,似乎胡济就是不听话的马谡。“他可以败,可是不能失踪,领兵作战的将领,丢下自己的部下逃跑了,他以后还怎么在军中发号司令,还有谁会看得起他?”

    向朗的怒吼声在大帐内回落,震得人耳膜生疼。不仅卫士们面如土色,就连胡济也不敢插嘴。他知道向朗为什么这么生气,马谡败了,而且逃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也不仅仅关系到荆襄人的脸面,向朗考虑的则是襄阳马家从此再难有翻身的机会。

    马家五常,白眉最良。马良死在刘备东征的那一战,马家最后的希望就落在马谡的身上。马谡成了诸葛亮器重的大将,领兵作战,有望建功立业。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是马谡败了,不仅败了,而且还扔下自己的部下逃了。这样的人就算活着回来,又能有什么用?以后还想领兵作战吗?作为士族,名声臭了,以后就是一堆没有理会的狗屎,马家想靠他重新崛起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与马家交情颇深,对马谡期望甚高的向朗,岂能不愤怒?

    向朗吼了一阵,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胡济拿着手里的命令,愁容不展。粮食被劫了,张郃又跑了,诸葛亮现在是进退两难。进,只能逼着魏军烧毁那批粮草,却不可能夺回来。退,他只有接受魏霸的施舍,退守关中。他在命令中让向朗配合魏霸作战,就已经表明了这个态度。按理说,向朗是长史,魏霸只是一个参军,配合作战,也应该是魏霸配合向朗才对。现在反过来,让向朗配合魏霸,说明诸葛亮已经默认了魏霸在这场内部争斗中是一个胜利者。

    至少是一个暂时的胜利者。

    胡济犹豫的对向朗说道:“向公,这军令……”

    “不行。”向朗不容置疑的打断了胡济的话,他横了胡济一眼:“我们要进关中,还要魏霸同意不成?我去,便自去。要配合作战,也应该是他配合丞相府作战,岂能由丞相府配合他来做战?”

    胡济苦笑道:“可是丞相的军令在此……”

    “这是乱命,不合规矩,不可执行。”向朗仰起头,沉吟片刻:“这是丞相给我的命令,只限于你我二人知道。至于魏霸那里,我会以丞相长史的身份下令给他,命令他协同我作战。”

    胡济眉头微蹙。他知道向朗这是好意,不能让诸葛亮掉了面子,所以要强调身份的尊卑,要让魏霸来配合他作战。可是他非常担心,如果魏霸不满意,消极怠战,那可怎么办?夺取上邽,是诸葛亮目前唯一能争取的战果了。

    “伟度,你别急,我们先给魏霸发个消息去,看看他是什么反应。”向朗瞥了胡济一眼,安慰道:“你要明白,现在着急的不仅仅是我们,魏霸同样也着急。没有丞相的大军,他要想守住关中也是不容易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他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透,又怎么会从长安赶来?”

    胡济点点头,同意向朗的分析。

    “不管怎么说,丞相退守关中,就是低了头。可是丞相毕竟是丞相,不能不留一点脸面。魏霸是年轻人,又是丞相府的一个参军,他受点委屈也是应当的。相信他得了利,不会再纠缠这一点虚名。如果连这一点大体都不识,将来必是个祸害。”

    胡济苦笑。他很清楚,这是向朗能为诸葛亮争取的仅有的一点脸面。

    向朗说服了胡济,立刻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下令,让魏霸、赵广配合其作战,以夺取上邽为目的。对马谡的事,他只字未提。

    军令很快传到魏霸的手中,魏霸看完命令,玩味了很久,对赵广笑了一声:“师兄,你看看,这里面有什么言外之意不?”

    赵广接过来看了一遍,仔细的想了想,摇头道:“我看不出有什么深意。”他反问道:“怎么,你看出问题来了?”

    “嗯。”魏霸点点头,慢慢的站了起来:“木门的战事,恐怕不太理想,也许……已经见了分晓。”

    “你是说,丞相……败了?”

    “也许是丞相,也许是马谡,比较一下两人的实力,马谡败的可能姓更大。”魏霸轻声细语的分析道。当初发明战术推演的时候,赵广就是参与者,这两天他们经常讨论战局,虽然不一定会摆开阵势,可是思维却还是推演战术的思维。算来算去,诸葛亮想用两路步卒堵住张郃的成功率还是不高。相比较起来,诸葛亮有主力三万,还有骑卒,路途又近得多,马谡只有两万,三百里奔袭,中途掉队的大概不会少。再加上双方将领在经验上的差距,张郃很可能会选择马谡作为突破点。

    从时间算来,诸葛亮和马谡应该已经赶到了木门,是堵住了,还是没堵住,现在应该已经有了定论,而向朗的命令中只字不提木门的战事,那只有一种可能:诸葛亮的计划失败了。

    听完魏霸的分析,赵广眉头一挑,看着向朗的命令撇了撇嘴:“若果真如此,那夺取上邽,就是他们唯一可见的战果,他凭什么还这么强势?想以年资和身份欺负我们两个后辈?”

    魏霸微笑不语。如果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向朗的用意就非常明显,无非是想试试他的态度,尽可能的给丞相府留一点脸面。诸葛亮同意退守关中,北伐的首功无可非议的已经落入囊中,又何必在乎这么一点虚名。毕竟都是荆襄人,闹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政治斗争,不能以两败俱伤为目的,该让的时候,还是要让一让的。

    “师兄,他毕竟是老人家,又是丞相长史,岂能配合我们两个后辈作战?”魏霸温言劝道:“不管谁配合谁,反正打赢这一战,我们都有功。”

    赵广笑了:“我也有功?”

    “当然有功。”魏霸嘿嘿笑道:“我岂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师兄,练拳的时候,你帮我拆手,这次骑兵作战,你也要帮衬帮衬我。”

    赵广开怀大笑:“敢不从命。”

    (未完待续)

  • 阅读提示:按键盘方向左键(←)向前翻页,按键盘方向右键(→)向后翻页,按键盘方向上键(↑)向上滚动,按键盘方向下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