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哀哉奉孝
见曹操的身影终于不见,王宝玉才终于舒了一口气,“嘿嘿,二哥,你听我慢慢给你解释……”
哼,关羽的脸色异常铁青,根本不想搭理王宝玉和范金强,神情中还带着几分落寞,然后冷冷的命令众人,立刻回兵樊口。
关羽一言不发,王宝玉却不能不说话,厚着脸皮跟上去,不停的解释。关羽岂能听进去这些,甚至现在都有些后悔,恨不得追去把曹操斩于刀下。
王宝玉看出来了关羽的心思,最后只能搬出迷信的那一套,“二哥,咱俩也不是外人,诚实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你。”
关羽冷艳看了王宝玉一眼,目光凛冽,吓得王宝玉一个哆嗦,若不是和刘备结义,他信关羽此时杀自己的心都有。
王宝玉稳稳神,低声说道:“二哥,其实曹操是你命里的贵人。二哥你先别急着表态,不光是你,咱们大哥也是如此,曹操一死,也会对大哥的运程产生不利。多了我就不说了,咱们兄弟俩知道就行了。”
不是不说了,而是王宝玉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编下去,好在关羽听到最后两句话,既然跟大哥有关,眉间大疙瘩便消了。
再说曹操,生怕关羽翻脸再行追来,一路仓惶奔逃,速度倒是超快,中午时分,一行百十人便出了谷口,又走了两个时辰,终于望见了南郡。
早有士兵飞奔前去禀报,驻守南郡的大将曹仁,一听说老大来了,连忙出城迎接。曹操看到了曹仁,那根紧绷的神经一松,来不及说一句话,闷哼一声,昏倒在地。
醒来之时,却已经是深夜。曹操披衣起床,来到大厅之中,看见大厅中诸多将士正因担心他的安危,还在守候着,荀攸等谋士也一路赶来南郡。
打了败仗,还输得那么惨,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曹操喝了一杯酒,似乎才恍然醒转过来,终于确认自己依然还健康的活着。
将士们都没言语,静静等待着曹操的训话。曹操先是惨然一笑,忽然仰天嚎啕大哭,声音之悲切,让闻者不无动容。
下面顿时哭成了一片,过了好半晌,荀攸才壮起胆子问道:“主公因何痛哭?”
曹操默然不语,不停的捶打着自己的头,一幅无比悔恨的样子。
“主公一路大笑,为何今番反而大哭不已?”徐晃拖着伤腿,不解的跟着问道。
“我哭郭奉孝,若有他在,必然拼死相阻,又岂能有今日之败!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曹操又捶胸大哭。
郭奉孝,就是郭嘉,有曹操第一谋士之称。其人神机妙算的本事,决不在诸葛亮之下,只可惜,诸葛亮出山之时,他年纪轻轻就病死在路上。
大家都没敢说话,荀攸心里暗想,本人也曾多次给你提过建议,也拼了个半死,只是你没听而已,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曹操哭了半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儿,眼睛红肿的问道:“可有人知晓,那关羽的四弟又是何人?”
“回禀主公,当日长坂坡中,怀抱孩子,背负妇人者,便是此人。”张辽道。
“哦!其人倒也有胆有识,并不简单。”曹操惊讶道。
“我也知晓此人,他年纪尚不足二十,姓王名巴字宝玉。据说乃是名仕王连之子,自小遗弃,幸被黄承彦收养,与那诸葛亮亦师亦友,关系密切,前番又被刘备结义为四弟。”荀攸补充道,他的工作任务中,就有探听对方消息这一项。
哦!曹操大感惊愕,思忖道:“那刘备本是势利小人,能与此人结义,其人必有所长。”
“据属下探知,诸葛亮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之时,均有此人不离左右。听那乌有道长言,此人尚且还担任周瑜帐下副都督一职。”荀攸道。
“其人如此年幼,怎可担任副都督如此重任?”曹操惊得简直合不拢嘴。
“虽徒有虚名,但足见孙权对其十分看中。”荀攸说完有些得意,自觉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曹操越发的觉得王宝玉神秘莫测,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王宝玉在,他绝对难以从关羽的刀下逃脱。
思量了半天,曹操缓缓说道:“此人必天资禀异于常人,在那华容道,若非其仗义为我挡刀,我必难以安然而归。传我令,军中将士无论何时何地,凡遇此人,必厚礼相待,引他来见我。”
“其人为刘备所驱使?”荀攸免不了提醒一句。
“下方诸公,自我起义军便跟随者,又有几人?”曹操反问道。
众人皆无语,尤其那些半路投奔而来的,都讪不拉几的耷拉下脑袋。
曹操唯恐忘了王宝玉的模样,连忙又找来了画师,根据大家的共同描述,又经过画师的几番修改,王宝玉的容貌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的,甚至那股子痞气也描绘了出来。
此后,曹操就将这幅画像带在身边,由于时不时就会瞧上几眼,竟然渐渐觉得,王宝玉就像是他身边的老熟人一般。
给王宝玉画完了画像,曹操这才开始询问战争的情况,得知赤壁一战,又折损了十几万人,夏口又被刘备所得,巴丘也落入了周瑜之手。
“丞相,尚且还有三十万兵马,不如一鼓作气,再与那周瑜一战。”荀攸建议道。
曹操摆了摆手,说道:“将士们士气低落,多有患病,不可再战,传我令,收拾兵马,回兵许都。”
“丞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孙刘兵将亦有折损,此时出击,胜算颇大!”荀攸又说道。
曹操翻了个白眼,瓮声瓮气的说道:“若是奉孝在此,定不会主张出兵。”
呃,又把死人给搬出来了,荀攸一时无语,老大说怎样就怎样吧。
却说王宝玉跟着关羽,奔走了近一天一夜,这才重新回到了樊口,由于诸葛亮事先给刘备做了工作,对于放走曹操一事儿,刘备既没有责怪关羽,更没有埋怨王宝玉,反而盛赞二人,其做法相当具有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