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自告奋勇
“不!”朱常渊勒马,摇了摇头,道:“这里是京师,不是襄阳,更不是咱们日月岛,怎可随意杀伐?既然皇太极退走,咱们是继续追击还是去干别的,得由皇帝说了算。●⌒,”
“那现在我们?”破虏问道。
“屯兵平谷!”
朱常渊说完,率军进城安歇。
经过皇太极的一番洗掠,平谷现在已经是一座空城,别说金银财物、牲口家畜这些东西,就是人都没有了。
倒不是被皇太极杀了,而是皇太极做事缺德,将平谷县城的人全部掠走。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最珍贵,当然是人口。
朱常渊深知古代人口的重要性,有了百姓就有农民,就可以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就有士兵去打仗,所以,人口很重要,特别是乱世的时候。
三国时期,刘备携带老百姓一起逃跑,哪怕后面有曹操追击他也不走,难道他当真那么爱民如子么?
当然不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以人为本!”
看吧,刘备**吧,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可惜的是,他的以人文本与现代社会中的以人为本是不同的。
在刘备看来,人就是本钱,就是翻身的本钱,也可以理解为赌本,是赌资!只有有了百姓,才能建立国家,扩大属地,不然越王勾践为毛鼓励民间剩余?历朝历代又为什么出现许多女子十五不嫁有罪的法律?
无他,积累人口耳!
朱常渊进入平谷以后,将四城的城门放下来。然后派遣孔和去兵部报信。告诉朝廷平谷和皇太极这边的消息。
其实不用朱常渊汇报。大明朝的皇帝和官员一大早就得到了消息。
宣府蓟州边境的城镇虽然被攻破,可是还有许多隐藏在暗处的官府势力,在看到皇太极大军撤退的时候,早就差人去汇报了。
更有甚者,崇祯皇帝得知皇太极撤走的消息,很可能还在朱常渊之前。
朝堂上,崇祯再次从龙椅上站起来,向群臣问道:“你们可知。他皇太极为何撤走?”
“陛下!”薛国观走出列,说道:“天佑我大明,皇太极滋扰三月,应是后方出现了问题,所以才连夜撤军,以至于我等不及追赶。”
自从温体仁下台后,这薛国观非但没有受到牵连,还顺利的入阁,而且,看样子崇祯对他也颇多倚重。
“陛下!”商周祚道:“微臣以为。应该是朱常渊率军前来,建虏吓破了胆气不敢应战。所以才半夜跑路。”
“哼!不可能!”薛国观道:“臣以为朱常渊名气虽大,但要说两百人吓跑皇太极二十万大军,那还真是笑话!”
。。。。
崇祯今天心情高兴,看着下面群臣你一句我一句的攻讦,非但没有生气,还颇有兴致,看了一会,笑眯眯的握着皇太子的手对下面一个一直不言语的大臣道:“文弱刚从陕边归来,也颇识军务,你因为如何?”
文弱,杨嗣昌!
杨嗣昌,字文弱!兵部尚书加陕西三边总督衔!
“陛下!”杨嗣昌今年刚刚好五十岁,人长得并没有多高大,相反,是个矮胖子。
杨嗣昌站起来,朝崇祯拱拱手,道:“陛下,皇太极现在已然撤走,至于他到底是后院起火还是被朱常渊威名震慑而走,老臣认为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哦!”崇祯微微一笑,道:“文弱说的有理,诸卿还是说说我们如何善后吧。”
“陛下!”杨嗣昌接着说道:“微臣刚刚接到朱常渊手下人来报,说皇太极已然撤军,请示是否追击。臣接到奏请后,不敢自专,特来请示君命!”
“嗯!”崇祯嗯了一声,抬头看着房顶思索良久,才说道:“常渊兵少,皇太极人多,不宜追击,命他就地驻守即可。”
想了想,又道:“传令,命朱常渊进京,平台召对!”
“是!”有太监应了一声,从小门退了出去。
皇太极虽然撤走了,可是为了勤王,陕西杨嗣昌与洪承畴、襄阳朱常渊都被朝廷征调了过来,从而造成陕西兵力空虚。
而且,皇太极此次遁走,既然没在京城纵掠过瘾,回到辽东肯定还要折腾,陕西不能不管,辽东更不能不管,关键是现在蓟辽督师的人选还没有确定。
眼下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按崇祯的意思是把朱常渊也弄到朝堂上来参与讨论,多个人也多出一份力不是。
按照之前的经验来看,关系到军国大计的事情,不讨论个十天是不会有结果的。
+++
于是,第二天朱常渊便上朝参与了这军国大计的讨论。
朝堂之上,讨论的事情只有一个:蓟辽总督的人选。
自从去年夏天原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以后,这件事一直拖了半年之久,崇祯皇帝始终没有吐口让谁去做这个位置。
不过这事也怪不了崇祯,他也有他的难处,不是他不愿意早做决定,而是之前物色好的几个总督,私下沟通的时候,人家都不干,逼急了辞官都不愿意干!
不愿意干,他也没办法。
大明末期,蓟辽总督就是一个超级大坑,这一点看看历任蓟辽总督的结果就可以知道:
首先,圆嘟嘟就不说了。
喻安性,崇祯元年任职蓟辽总督,结果:当年就被解职!这是比较轻的。
然后!
刘策,崇祯二年接任蓟辽总督,结果:崇祯三年弃市。
曹文衡,崇祯三年接任蓟辽总督,结果:被罢免!
傅宗龙,崇祯五年接任蓟辽总督,结果:被削籍!
丁魁楚,崇祯七年接任蓟辽总督,结果:下刑部大狱!
吴阿衡,崇祯十年接任蓟辽总督,结果:战死!
所以,从崇祯元年开始,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看出,这蓟辽总督,就是个大坑!巨坑!天然坑!
“陛下,臣朱常渊举荐薛国观为蓟辽总督!”
讨论了一大圈,没有任何结果,朱常渊突然出来朝崇祯跪拜说道。
“臣,臣,臣!”薛国观被朱常渊一句话说的差点跳起来,暗道我跟你有杀父之仇啊你这么害我。
“臣薛国观。”薛国观缓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臣乃是文臣出身,不同军务,臣确实无法督师蓟辽,还请陛下明察!”
开玩笑么,这么大一个坑,谁特么愿意去跳!
朱常渊却乐了,他记得上次刘宗周就坑过这货,现在他将刘宗周的话拿过来活学活用,坑薛国观一把也不过分,毕竟,这货在背地里给自己使了不少坏。
如果没记错的话,上次薛国观也举荐过自己做蓟辽督师。
“陛下!”朱常渊这次早有准备,上前一步跪倒,说道:“孙承宗、王阳明都是文人出身,甚至身无缚鸡之力,不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么?我看薛大人可以一试!”
尼玛!
薛国观要哭了,跪倒地上道:“陛下,臣添居内阁,又掌管礼部,如何去的了啊!”说完,朝崇祯磕了两个头,道:“辽东的担子确实太重,恕臣无能为力,臣自请致仕还乡!”
说着说着,就要辞官。
崇祯一听就头大,赶忙过来安慰,说道:“爱卿莫急!”
“陛下!”左都御史商周祚上书,说道:“陛下,臣左都御史商周祚,推举朱常渊督师蓟辽,朱将军本就辽东出身,更是与皇太极交锋数次从未失手,再者战功赫赫名满华夏,朱常渊督师蓟辽再合适不过了。”
左都御史推举朱常渊去做蓟辽督师,和之前的薛国观推举就完全不同了,薛国观那是给自己挖坑,而商周祚不同,他是实事求是以事论事。
“爱卿以为如何?”崇祯的眼光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常渊。
“不可!”朱常渊还没说话,杨嗣昌先出来反对了:“陛下,朱常渊虽然出身名门,且战功累累,即便老夫尚有不及。可却不宜督师蓟辽!”
“嗯?”崇祯眼中精光一放,笑了笑道:“常渊乃是朕皇叔,将帅之资天下皆知,文弱为何以为不妥啊?”
“陛下!”杨嗣昌整了整衣冠,正色说道:“臣就事论事,认为朱常渊督师蓟辽有三点不妥!”
“说来听听!”崇祯催促道。
“是,陛下。我大明朝能出一个威名赫赫的将军,老臣也是欣喜,所以对常渊的作战战术也认真的研究了一番:常渊作战,善以少制多以寡敌众,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固然成效立竿见影,可是陛下想过没有,他行事如同赌博,太过冒险,打仗的时候胜则胜矣,若败,便满盘皆输。”
“此其一!”杨嗣昌说完,看了看朱常渊,又道:“其二,朱将军太过年轻,臣一恐年轻人气盛,容易我行我素,二怕辽东军士不服!”
“其三!”杨嗣昌叹了一口气,对朱常渊拱拱手,说道:“恕老夫直言,听说朱将军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有旧恨,怕是不合吧!”
杨嗣昌倒不是和朱常渊有过节,也同商周祚一样就事论事。
崇祯听完,没有表态,而是问朱常渊:“皇叔以为如何?”
朱常渊俯首顿拜,道:“杨尚书所言甚是,常渊心服口服!臣与吴三桂,确有过节!”
君子坦荡荡,有恩有仇,不讳语言!
“陛下,臣去吧,臣自荐前往辽东,督师蓟辽,虽死不悔!”朱常渊的话刚刚说完,就有个人自告奋勇的要前去辽东!